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學者談人民解放軍與中美關係


美國華人人文社科教授協會第十六屆國際會議
美國華人人文社科教授協會第十六屆國際會議


隨着中國軍方人士公開發表言論日益活躍,有學者認為,中國軍方可能試圖影響中國的對美決策。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劉亞偉博士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內一些高層軍官認為,美國是破壞中國統一的威脅,他們視美國為敵,並可能試圖影響中國的對美決策。

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劉亞偉
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劉亞偉

劉亞偉星期六 (11月7日) 上午在美國華人人文社科教授協會第十六屆國際會議上,介紹了他有關中國人民解放軍如何影響中國對美決策的論文。

他說,除了有北京和華盛頓各自對對方的立場和觀點外,現在應該加入影響中美關係的一股新的潛在力量,他稱這股力量為“人民解放軍共識”(PLA consensus)。

*解放軍戰略思想家從幕後走到台前*

他說:“我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如何影響中國的決策過程。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思想家,過去一般是通過中國政治的黑箱系統發揮作用,但是近年來大家發現,他們已經從幕後走到了前台。”

他舉例說,一些中國軍事暢銷書作者和軍事評論員,在公眾視野中曝光率越來越高,有的每天只是等待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電話邀請,上鏡發表軍事評論,其中相當多的言論反映出視美為敵的情緒。

*中國實用外交*

中國外交非常活躍,其基本模式是什麼? 李明江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副教授,國防和戰略問題研究所中國項目協調員。

他說:“中國除了在世界範圍內尋求建立多邊機制外,在亞洲地區也採取同樣做法。一般認為,中國在東亞多邊機制中,往往實用原則至上,這一特點尤其表現在經濟上。”

中國在其他領域,例如 “非傳統安全合作” 方面的熱情,則落在美國等國的後面,沒有表現出應有的作用,間接影響其大國地位,進而也影響中美合作在除經濟以外領域中的發展。

*中國外交誰主導﹖*

廣東中山大學的張宇權博士提出了中國外交由誰主導的議題。張宇權是該校亞太研究院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

有與會者說,前一段反日遊行蔓延到中國許多城市,當局內外有別,對國內民眾的情緒以限制為主,對外則強勢過頭,因為懼怕反日遊行演變成反政府示威。

張宇權說:“我個人覺得,主導中國外交的是多種力量的一個混合體。原來的外交部是一個強勢機構,周恩來那些人都是進政治局的常委,而現在外交部哪個人進常委﹐沒有。現在很多利益集團都加入外交決策,比如說,我們的三大石油公司。”

*學者認為美國對華政策改變不大*

談到美國對華外交政策走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李明江說,美國中期選舉剛過,奧巴馬受挫,但是他的中國政策不會改變太大:“我覺得奧巴馬不會做非常激烈的改變,也可能做法上會更加強硬一點,對中國的要求會更多一點,壓力會大一點。”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李明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李明江

目前有報道說,中國敦促有關國家不要參加劉曉波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否則兩國經貿關係將因此受損,對此,李明江博士說:“西方的小國會考慮,多少私下會給中國一些面子,中國的懲罰措施還是會對他們有影響;大國則很難講,他們可能不會在這個問題上作出實際讓步。”

他認為,一方面這些大國有價值理念問題,另一方面,它們又同時受國內政治的影響。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