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特朗普警告摧毀伊朗文化遺址受到國際批評


特朗普總統和夫人從佛羅里達海湖莊園返回白宮。(2020年1月5日)
特朗普警告摧毀伊朗文化遺址受到國際批評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2:57 0:00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警告要摧毀伊朗的文化目標,這一威脅在國際上受到了普遍譴責,批評者還指責說,這將是戰爭罪行。

這似乎也違背了美國早在美國南北戰爭林肯政府時期就開始實施的一項準則。

德保羅大學藝術、博物館與文化遺產法中心主任、法學教授帕蒂·格斯坦布里斯(Patty Gerstenblith)認為:“美國軍隊在可能的情況下保護文化遺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軍隊以及整個美國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

格斯坦布里斯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總統文化財產顧問委員會主席。她說:“在美國國內和國際上,那種把襲擊文化遺產作為反擊和報復形式的想法,真的是令人憎惡。而現在要做的正是如此。”

一些對特朗普所發出的威脅的批評來自美國最密切的盟友。

英國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ab)說:“我們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文化遺址受到國際法的保護,我們期待這一點將受到尊重。”

上星期,美軍無人機襲殺了伊朗聖城軍首領卡西姆·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他被指要為多起國際恐怖襲擊事件負責。伊朗隨後誓言報復。特朗普在推特上威脅說,如果伊朗膽敢報復,美國將襲擊對伊朗文化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地點。星期日(1月5日)晚間,特朗普在“空軍一號”專機上對記者們講話時,不僅沒有收回這番威脅,反而更加強硬。

他在從佛羅里達飛往馬里蘭州安德魯斯聯合基地的途中說:“他們被允許殺害我們的人民。他們被允許折磨和殘害我們的人民。他們被允許用路邊炸彈炸死我們的人民,而我們卻不被允許去動他們的文化遺址?這說不過去。”

前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說,他相信,美國如果展開這類攻擊,將違反國際法。

他對美國之音說:“假如我們這樣做,我們將會引起國際社會的憤怒,而且有可能讓美國的這類目標面臨受到潛伏小組攻擊的風險。我肯定,他的打擊目標清單對五角大樓來說是新聞。我確信五角大樓沒有認真策劃過打擊這類目標。”

在擔任奧巴馬政府的國家情報總監之前,克拉珀曾在兩屆不同政府擔任負責情報事務的國防部副部長。

克拉珀說,攻擊文化目標“不僅將激化伊朗人的情緒,而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將把他們凝聚起來支持伊朗政權,而這恰恰是我們據稱一直在通過'極限施壓'運動所追求的目標的對立面。這場運動已經顯示是一場慘重的失敗。”

曾任白宮戰情室資深主任的拉里·法伊弗(Larry Pfeiffer)也持同樣看法。

法伊弗還曾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辦公室主任。他對美國之音說:“這只能增加對美國人的威脅。當美國總統說文化遺址人人可以攻之的時候,他給了對手做同樣事情的錯誤理由。”

目前擔任喬治梅森大學海登情報、政策與國際安全中心主任的法伊弗還說:“這些威脅聽起來像是某個專制政權比如朝鮮會發布的命令。美國不應該這樣表現,這有可能違反了國際公約和準則。塔利班曾經乾過這樣的事情,受到了全天下譴責。制定這樣的襲擊對像很難讓我們的西方盟國支持美國的目標。”

塔利班2001年在阿富汗掌權時炸毀了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紀的巴米揚大佛。

總統顧問凱莉安·康韋(Kellyanne Conway)星期一對白宮記者們說:“蓬佩奧國務卿昨天說過,我們將在法律範圍內行事,我認為伊朗有很多你也許可以稱做是文化目標的軍事、戰略軍事目標。”

總統顧問康韋對白宮記者們講話。(2020年1月6日)
總統顧問康韋對白宮記者們講話。(2020年1月6日)

當被問到她是否是指責伊朗把軍事設備偽裝在文化遺址內時,康韋回答說:“不,我不會這樣說。”但是她又補充說:“我的意思是,也許吧,誰知道呢?”

國際法專家們說,《海牙公約》承認在某些情況下攻擊文化目標是合法的,比如這些地點被轉為軍事目的,而出於“迫切的軍事必要”,必須予以攻擊。

不過學者們說,法律禁止把毀壞文化財產做為恐嚇被佔領人民的方式或者做為報復方式。而特朗普的聲明便是暗示為了報復。

伊朗外長賈瓦德·扎里夫(Javad Zarif)星期日在推特上說,把目標“對准文化遺址是戰爭罪”。

星期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黛麗·阿祖萊(Audrey Azoulay)在會晤伊朗大使艾哈邁迪·賈拉利(Ahmad Jalali)期間提到,美國和伊朗都批准了在武裝衝突中保護世界文化遺址的兩項法律文件。

阿祖萊還指出,聯合國成員國2017年一致通過了一項譴責毀壞文化遺產行為的決議。

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退出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

2016年,國際刑事法院判決一名與“基地”組織有關聯的極端分子犯有戰爭罪,罪行是毀壞馬里的歷史與宗教文物。

不過,美國不承認總部設在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

第二次世界快結束時,美軍曾把日本古都京都列在第一次原子彈轟炸的首選目標名單上。

戰爭部長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說服總統哈里·杜魯門(Harry Truman)放過京都。京都城內佈滿了數以千計的宗教和文化場所。

史汀生在日記中回憶說,他在1945年7月對杜魯門說,他不想讓美國留下比希特勒還殘暴的名聲。

在那之前幾個月,盟國對德國歷史名城德累斯頓進行了大轟炸。軍官們為空襲進行了辯護,稱這座城市的鐵路樞紐、通訊中心和一百多家工廠都支持軸心國的戰爭努力。

歐洲戰事期間,美國陸軍的一個特別小組曾試圖讓盟國調整轟炸目標,避開德國的教堂,並找回被納粹搶走的數以千計的珍貴物品。

2014年上演的故事片《盟軍奪寶隊》(The Monuments Men)描繪了他們搶救文物和藝術品的使命。這部電影由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主演。

格斯坦布里寫有《藝術文化遺產與法律》(Art,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Law)一書。她說,她當然希望特朗普能夠從“奪寶隊”的傳統當中得到啟迪,而且希望他發出的摧毀歷史文物的威脅到頭來只不過是“咋呼而已”。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