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破冰50年後:美中關係更加難以管理與維繫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76年2月28日訪問中國廣州的一個公園(美聯社照片)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76年2月28日訪問中國廣州的一個公園(美聯社照片)

美中關係僵局破冰50週年之際,中國的國際關係專家敦促北京不要中斷與華盛頓的接觸與溝通。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說,未來某些不可控因素可能會加劇摩擦,也可能會有美中合作緩解緊張局勢的機會;但是美中關係已經遠比以往更加難以管理和維繫了。

破冰50年後:美中關係更加難以管理與維繫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8:55 0:00

批評人士認為,美中關係是美國在外交政策和外交歷史中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

北京將紀念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72年2月訪華和美中籤署歷史性的《上海公報》50週年。中國外交部日前表示,中國和美國都將舉辦回顧歷史和未來的活動,以紀念這一時刻,細節將在“適當的時候”公佈。

早些時候,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援引中國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達巍等中國學者的話說,無論美中關係的情況有多糟糕,北京都不要切斷與華盛頓的聯繫與溝通。他們認為,中美關係當前已經不再處於自由落體的狀態,但是緊張局勢依然存在,因此雙方必須保持溝通和交流。北京和華盛頓需要找到某種合作的方式,包括在許多國際問題上的合作,以管控當前的局勢,避免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

華盛頓與北京能否徹底脫鉤?

有觀察人士分析,北京學者的觀點似乎在暗示,儘管中國已經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在許多方面已經與美國的體量趨同,但是中國仍然無法、也不能徹底切斷與美國的關係。那麼反過來說,美國能否徹底與中國脫鉤?

熟悉美中關係的專家告訴美國之音,北京與華盛頓都無法徹底中斷與對方的關係,而美中兩國積極維護政府與民間層面的溝通才是至關重要的。

曾在美國國防部國防語言學院擔任“文化意識”教官的白伊麗博士(Elizabeth Bowditch)表示,從現實角度來說,所謂美中切斷聯繫將意味著召回兩國各自的大使,她不認為會發生這種情況。拜登總統多次重申,美中合作是解決新冠病毒傳播或氣候變化等共同關心問題的最佳手段。“除此之外,兩國如果沒有外交關係會增加誤解的可能性,而且這可能導致衝突,這將會是非常危險的,”她說。

華盛頓非黨派、獨立研究機構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中國研究資深專家傅瑞珍(Carla Freeman)則認為,雙方保持溝通渠道是至關重要的。中國和美國之間有許多不安全的根源,因為兩國都是擁有巨大常規軍事能力的核武器大國。她對美國之音說:“在政府與政府層面,對於管理分歧和防止其發展成雙邊危機,以及防止軍事和安全危機升級為衝突的機會,相互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層面之間例行的正常接觸,對於防止兩個對手將對立擴展到整個人口的那種情況非常重要。”

至於華盛頓是否有足夠實力去徹底擺脫北京,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教授王建偉對美國之音表示,應該說中美雙方都無法徹底割斷與對方的關係。過去可以說中國對美國的依賴要比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大得多,現在的情況來看雙方之間的依賴應該說是進一步的加深了。

王建偉指出,儘管特朗普時期開始了貿易戰,而且對中國產品施加了高額關稅;但是去年的美中貿易額還是達到了歷史的高點,而且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歷史的新高。這也說明美國對中國產品的依賴程度仍然是很高的。去年的供應鏈問題、商品短缺、通貨膨脹,很大程度上是與中國有關係的,也就是說美國離開中國,經濟發展會受到影響,老百姓的生活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當然中國現在離開了美國也還是有很多問題,無論是特朗普政府還是拜登政府,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製裁、例如實體清單等做法,都對中國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

“我的看法是,美中雙方誰離開了對方都能夠活下去,比如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在閉關自守的狀態下也活下來了。應該這樣說,美中雙方誰離開了誰,都會活得比較差,”王建偉說。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美國有許多持保守觀點的人士並不這樣認為。長期以來,美國社會中一直有一股強烈的呼聲,敦促華盛頓與北京實行全面脫鉤。

《中國即將崩潰》(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一書作者、美國知名保守派專欄作家章家敦(Gordon Chang)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表示,中國對於美國的需要遠遠超過美國對於中國和印度等國的需要。如果想要中國停止其目前的惡意和危險的犯罪活動,美國必須切斷與中國的聯繫。

“我們必須與中國脫鉤,因為中國正在利用每一個與美國的接觸點,來推翻我們的政府。雖然切斷與中國的聯繫會損害我們的經濟,損害我們社會中的一些機構;但我們別無選擇,因為長此以往我們可能會失去我們的國家,”章家敦說。

美國研究機構“2049計劃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認為,中共政權與美國沒有任何共同的基本價值觀或利益,只要中共繼續統治中國,美中關係就會不斷惡化。他還表示,中共當局當然不能切斷與美國的關係。“因為沒有美國的資本、技術和人才,中國的經濟將會萎縮,中共最終將會崩潰”。儘管目前美國過度依賴中國的供應商和買家,但是這種情況將會改變。

易思安通過電郵告訴美國之音:“我認為,美國很可能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幾乎完全停止與中國做生意,基本上像當年對待蘇聯那樣來對待中國。”

2022美中關係趨於穩定

關注美中關係的專家和分析人士普遍注意到,2022年對於華盛頓和北京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內政年”,美中雙方似乎都不希望在雙邊關係上出現意外,或者花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以免影響到各自的內部優先事務。

在所謂的內政年裡,雙方的主要注意力都會放在國內問題上。美國方面,拜登的民主黨政府面臨中期選舉的考驗,而目前拜登的民調支持率比較低。中國方面,中共的“二十大”當然是北京的頭等大事;因為在中共二十大上,中國的政策和人事安排可能都會有一些重大的變化。

專家們分析,兩國的執政者在這個時候都不希望美中關係出現重大的危機,成為各自國內的重大問題。但是兩國的情況不太一樣,中國的情況對於執政者來說比較可控;而美國方面則難以預測。

澳門大學教授王建偉表示,在2020年美國大選時,共和黨就曾經大打中國牌,指責拜登和民主黨會對中國軟弱和綏靖。預期在這次美國中期選舉中,共和黨肯定還會在這個問題上做文章,繼續批評拜登和民主黨對北京軟弱。

不過,王建偉同時認為,今年共和黨再繼續打中國牌可能作用有限,中國話題不會成為中期選舉的一個主要問題,因為一方面拜登上台後的對華政策沒有什麼改變,基本上繼承了特朗普的那一套;另一方面,美國國內現在的很多問題其實與中國也扯不上關係,例如社會的分裂、黨派鬥爭激烈、政策難以推動等等,這些恐怕也難以拿來指責中國。

“換一個角度說,中期選舉會成為對拜登的一個束縛,因為他會擔心如果在對華政策方面有所鬆動的話,可能會被共和黨攻擊為對華軟弱和綏靖,所以兩國關係方面不會有重大突破。中美關係今年可能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除非出現特殊或者意想不到的事件,”他說。

不過,儘管美國的確存在嚴重的社會的分裂,以及國會兩黨之間的黨派鬥爭激烈,導緻美國國內的許多政策和日程難以實施等問題;但是國會兩黨在如何應對中國的問題上意見卻是非常一直的:華盛頓必須聯合盟友一道對抗北京經濟和外交實力的上升。

章家敦認為,儘管許多美中關係專家對於美中兩國2022年是“內政年”,以及華盛頓和北京雙方都不願意看到兩國關係出現大的動蕩的基本評估是正確的,但是他不認為這是美國應該做的。他對美國之音表示,相信拜登政府將努力將美中關係保持在合作的水平上,因為它認為美國需要中國在氣候變化和伊朗核協議方面的幫助。而這是錯誤的方法。

他說:“拜登政府的人沒有理解中國對美國挑戰和威脅的惡意。我同意對此的評估,而這就是拜登政府想要的。而習近平別無選擇,中國目前處於非常脆弱的狀態,因此他無法承受與美國關係的任何破裂。”

另一方面,美國國內也有人認為,華盛頓應該與北京展開一場新的“冷戰”。

華盛頓非黨派、非營利組織“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學會”(Alexander Hamilton Society)執行會長加布里埃爾·沙因曼(Gabriel Scheinmann)日前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美國應該與中國進行冷戰,展開競爭而不是合作,才是避免直接軍事對抗的最佳途徑。

沙因曼寫道:“事實上,與中國的冷戰將意味著避免直接的軍事對抗。更好的是,冷戰是一場可以取勝的戰爭。”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9月在聯合國宣布,美國“不尋求與中國或俄羅斯進行新冷戰”。而且拜登一直試圖縮小與中國的競爭範圍,同時尋求在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合作。而沙因曼則認為,“這是錯誤的方法。與中國的冷戰式競爭,正是美國理所當然需要的”。

拜登總統曾表示,合作是應對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等緊迫威脅,或核擴散等持久性威脅的唯一負責任的方式。冷戰思維很容易從負責任的競爭轉向衝突,從而導致嚴重的軍事災難。

美國和平研究所資深中國研究專家傅瑞珍說:“有許多可能影響美中關係,但雙方並不能直接控制的因素,也可能會加劇兩國之間現有的摩擦。此外,也可能會出現雙方可以利用的機會,來為緩解雙邊緊張局勢而共同努力。”

傅瑞珍認為,儘管美國和中國在今年都有各自的國內政治利益,而不願意讓維護雙邊關係佔用太多時間,並且同時還要盡最大努力防止兩國關係的惡化;但是,美國的選舉政治也可能導緻美中之間產生新的摩擦。

同樣不清楚的是,隨著中國領導人推進其經濟議程可能在中國造成更多社會緊張局勢,他們是否會試圖轉向利用民族主義和外部威脅來抑制國內的不滿情緒。

前美國國防語言學院文化意識教官白伊麗博士表示,在她看來,鑑於美中兩國之間在許多問題上的分歧,雙邊關係在2022年要得到很大的改善恐怕很值得懷疑。

“此外,目前美國公眾在很大程度上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值得信賴,這使得任何一位美國政客都很難再強調美中雙邊關係的好處了,”她說。

美中關係50年的變遷

在北京表示將與華盛頓一道舉行活動,紀念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和《上海公報》發表50週年之後,日本媒體《日本經濟新聞》( Nikkei )報導說,北京的這一宣布似乎表明,北京希望緩和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但同時中國也利用這個機會向拜登總統發出了一個暗示信息,北京反對華盛頓插手台灣事務。

北京一貫認為,《上海公報》確立了兩國關係發展應遵循的原則,特別是“一個中國原則”,將其視為美中關係正常化和建立外交關係的政治基礎。北京認為,“一個中國”的原則表明,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份,是其主權主張的一部分。但是美國的“一中”政策認為,華盛頓承認北京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沒有明確地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與前面歷屆政府一樣,拜登的白宮也一直在堅持這一政策。但是,進入2022年,今天的美中關係與50年前相比發生了哪些變遷?美中關係的特性是否仍然保留著哪些相似之處?

美中關係專家們認為,如今的美中關係與50年前尼克鬆時期的情況相比,早已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巨變。世界各國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認同也已經不再是先前那樣非黑即白的了,但是美中這兩個世界大國各自的政治體制和價值觀念卻基本上保持在50年前的樣子。

中國的美中關係專家表示,當前與50年前最大的不同,是兩國相對實力地位發生的巨大的變化。尼克松訪華時美國的實力要比中國強得太多,而當時的中國正是處於一個百廢待興和貧窮積弱的狀態。

澳門大學教授王建偉說,而現在,美國已經幾乎把中國看成是一個同等數量級的競爭者(peer competitor)了,當前兩國之間關係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於這種實力地位的改變所造成的。美國方面來看,在歷史上每當中國比較弱的時候,美國會對中國有一種友好的態度,而且不惜扶持中國。

以往的歷屆美國政府似乎都會說,一個繁榮、穩定和強大的中國是符合美國的利益的。但是自從特朗普時期以來,這樣的話語已經完全聽不到了。拜登政府上台之後也沒有再套用這一說法。

“最大的相同點,現在的美國和中國與尼克松訪華時的美國和中國相比的話,美中兩國仍然是國內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沒有任何本質上的改變。美國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有自己一套西方的價值觀念;而中國仍然是一個權力集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這種情況當前與1970年代沒有改變,”他說。

王建偉認為,正是由於這種不變,再加上兩國實力地位的變化,使得美中兩國之間的問題變得加倍了。如果美中兩國的社會制度趨同,那麼即使中國變得很強大,兩國之間儘管肯定還會存在矛盾,但是可能情況就會好得多。現在的情況顯然不是這樣,所以使得美中關係陷入當前的困境。

專欄作家章家敦則認為,當前的美中關係已經與冷戰時期截然不同,那時候美國覺得需要中國的幫助來對抗蘇聯,而現在俄羅斯在很多方面都只是前蘇聯威脅的影子,因為它是一個弱國。儘管中國現在是一個更大、更強的國家,但是在許多方面,中國現在非常脆弱,美國應該加緊利用當前的優勢。

在章家敦看來,拜登政府又回到與中國接觸的政策上來,希望中國能夠支持國際體系,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儘管目前的美中關係已經非常不同了,但它的發展方向是錯誤的。“美國人仍然沒有理解共產主義中國不僅對美國,而且對我們的盟友和夥伴,而且對國際體系構成的根本挑戰,”他說。

2049計劃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易思安認為,對美國來說,過去50年與中國的關係是一場可怕的戰略災難。“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是美國外交政策和外交漫長歷史中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

美國和平研究所資深中國研究專家傅瑞珍也表示,當前的美中關係已經與50年前尼克松訪華時有著巨大的不同,因為美國和中國現在都是複雜的全球經濟的重要成員,與世界上許多國家有著多方面的關係。中國已經不再是個孤立的國家,美國和中國經濟的規模正在趨同。與此同時,美中兩國現在成為戰略對手的競技場或者領域的數量也遠比1972年時要多得多。

她說:“在缺乏50年前那種雙邊和解的戰略理由的語境中,從許多方面來看,美中關係都將是一種更具挑戰性和難以管理的雙邊關係。”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