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北京滲透西方校園 美中教育交流能否給美國帶來任何益處?


美國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學校園內的亞洲遊客。(資料照)
美國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學校園內的亞洲遊客。(資料照)
北京滲透西方校園 美中教育交流能否給美國帶來任何益處?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31 0:00

一份新報告指出,中國使用不恰當的手段,利用美國大學的開放環境來推進其經濟、科技發展、軍事力量和國際地位。報告印證了近年來美國各界對北京滲透西方校園的擔憂。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學生學者到美國學習交流,總體上對美國還是利大於弊,但美國需改善其開放體系,確保重要科技不被竊取。

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國家安全研究所(National Security Institute) 4月出台的這份報告指出,中國滲透西方大學的手段包括通過讓學生進入西方校園、為留學生提供學費,使用外國研究發展軍民融合科技、僱用頂級外國專家、利用學術外交打造軟實力、以及利用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對中國學生意識形態進行監控。

自美中在1979年建交以來,學術交流一直是兩國關係正常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1978年,有9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學習,而去年,這個數字是37萬。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變化(extraordinary change),”前美國國務院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務副國務卿理查德·斯坦格爾(Richard Stengel)在布魯金斯學會本週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說。

根據《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的報導,在新冠疫情前的12年(2006-2019年間),在美學習的中國學生增長了450%,從6萬7千人增加到37萬人。目前,美國校園裡的國際學生中有1/3來自中國。

斯坦格爾說,開放的環境作為美國的軟實力之一,是美國最重要的力量。“我們擁有一個優於中國和其他任何國家的軟實力,那就是我們的開放,”他說,“確實,有人會利用我們的開放,但歸根結底,我們必須依賴於我們的開放,我們必須依賴於我們的價值觀。否則,我們就不是美國。”他說。

斯坦格爾指的是目前美國國內對於高等學府是否應當允許中國、俄羅斯等國的學生參與涉及可用於軍民兩用的敏感科技研究的討論。在2018年,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ary)就曾反复警告中國學生和學者帶來的威脅。他說,中國間諜正在利用美國開放的研發環境,教授、學生、學者都可能是非傳統意義的信息收集者。

在前總統特朗普時期,美國加強了對美中學術交流的審查,並限制了有軍方背景的中國學生前來美國進行學術交流。除此之外,美國暫停了與中國和香港的國際學術交流項目“富布賴特項目”(Fulbright Program),還開始限制在美學習高科技學科的中國學生人數,並且禁止中國學者參與敏感研究。

對中國學生警惕的態度不僅僅限制於政府,也蔓延到了整個美國社會。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55%的美國受訪者認為應當對中國學生施加限制。這與美國人對其他國際學生的態度有明顯不同,80%的美國人說大學招收外國學生是有好處的。

種種跡像是否顯示中國學生與美國高校的淵源就此完結?一些高教從業者呼籲不要讓文化交流成為美中矛盾升級的犧牲品。而另一些專家指出,在不斷變化的環境裡,大學需要改變以往的策略,制定必須的審查措施來保證大學的公開環境不被利用。

唐安竹:美國需要改進開放系統,應對中國威脅

美國常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裡·布林格(Lee Bollinger)說,大學校園裡沒有國家機密,外界沒有理由擔心。

“人們一直在談論彷彿中國學生和教授來到這裡是要竊取我們的知識產權。關鍵是,我們的系統是完全開放的,”他說,“校園裡沒有國家機密,人們沒有理由來從事間諜活動。我們招收外國學生、國內學生、招收教授,我們探尋我們能了解的所有內容,然後與全世界分享。”

“這意味著國際學生和教授能夠帶著他們學到的知識回到他們的國家,並繼續研究。這是我們的體系。”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研究員、前五角大樓負責中國、台灣和蒙古事務官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對美國之音說,布林格校長對美國系統開放的說法沒有錯,但是在美中競爭的大環境下,美國必須要做出改變。

“對手利用我們的開放性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所以我們的系統需要改進來應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他說,“這不是說我們就不招收中國學者,但是在新的時代,大學需要一個新的模式,一個考慮到國家安全意涵的模式,也就是說要有所選擇地與外國學者合作來發展技術,有所選擇地來決定誰能夠接觸到這些新技術和知識產權。”

紅線:學術自由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大量中國學生帶來的對於美國學術自由的挑戰。

人權組織人權觀察在2019年的一份調查報告中說,世界上許多與中國政府有關聯的學院和大學,或是有大量中國學生的高等學府,都沒有準備好系統地解決對學術自由的威脅。

這份報告顯示,有些中國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導致他們在國內的家人受到威脅。有些中國學者詳細說明中國官員如何在海外直接威脅他們,使他們不敢在課堂或其他場合批評中國政府。還有人述說中國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沉默,因為害怕發言被其他中國學生記錄下來,向中國當局打小報告。一位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總結他對課堂監控的擔憂說:“這不是個自由的空間。”

與此同時,隨著一些美國大學與中國大學的合作,在中國境內開分校也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很多人擔心美國高等學府為了能夠躋身中國教育市場而不惜進行自我審查,對某些歷史、文化和“敏感”話題避而不談。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佈林格(Lee Bollinger)說,他和其他美國大學的校長一樣,都認為學術自由不容侵犯。

“那是我們的紅線,”他說。

馬明漢:中國學生來美還是利大於弊

美國企業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馬明漢(Michael Mazza)認為,總體來說,中國學生來美留學利大於弊。

“這些受到美國自由思想影響的學生可能在未來對他們國家的走向產生積極影響,”他對美國之音說,“在美中緊張加劇的時候,這種國際間的人與人的交流可能成為穩定美中關係的一個要素。”

“但是與此同時,美國需要審慎檢視給誰發放簽證,以及確保那些來美的中國學生與中國解放軍或是中國國家安全機構沒有聯繫,”他補充道。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研究員唐安竹認為,在美國的中國學生對於美國的軟實力來說是有益的,但前提是需要確保重要科技和知識產權不被竊取,或是將它們拱手讓人。

“習近平消除了中國獨立的公民社會,並將一切置於黨的控制之下。結果就是來自中國的學者都必須要服務於中國共產黨的利益,而並不是服務於科學和知識,更別提美國的利益了,”他說。

馬明漢認為在與中國學術交流的同時,美國和台灣應當進一步加深學術交流,鼓勵更多的台灣學生來美國學習,以及更多的美國學生到台灣去。“美台雙方都有意願來確保雙邊民眾之間的了解,來促成一個緊密的雙邊關係,”他說。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