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重返亞洲背景下的美印關係


5月10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會見印度外長庫爾希德
5月10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會見印度外長庫爾希德
在印度外長庫爾希德5月9日對中國進行訪問和中國總理李克強將於五月下旬訪問印度之際,持續了20天左右的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終於有所緩解。同時,美國與印度的關係近年來飛速發展。就在中印對峙的時候,美國、印度和日本在華盛頓舉行了三邊對話。

中印邊境的糾紛能和平解決嗎?美印兩國快速發展的關係中是否有中國因素?印度在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中扮演怎樣的角色?請看美國之音的系列報道,《美中印三角博弈》。 今天是報道的第一集,《美國重返亞洲背景下的美印關係》。

就在中國和印度邊境對峙的同時,美國、印度和日本在華盛頓舉行了三邊對話,就印度洋和太平洋區域的商業聯繫、區域與海事安全以及合作的可能性進行討論。

印度駐美大使尼魯帕瑪‥拉奧說,這樣的一種對話與亞太地區的發展態勢是分不開的。

他說﹕“現在,大家談論的都是地緣政治和經濟中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特別是最近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轉移我們所在區域、我們所在的亞洲大陸,正在發生的一切都在影響著美國和印度的對話。 所有這些在我們兩國過去一、兩年進行的東亞對話中有所體現,我們的對話是非常成功的。這個星期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印度和日本三邊對話中也體現了這一點。”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所舉辦中印關係座談會(美國之音記者 鍾辰芳拍攝)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所舉辦中印關係座談會(美國之音記者 鍾辰芳拍攝)

拉奧大使4月底在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舉行有關美印關係的一個研討會上做出上述表示。她說,美印關係過去十年,特別是過去五、六年的發展令人矚目。兩國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從安全到經濟和國防在內的多層面戰略伙伴關係。

美印兩國關係在 冷戰期間和冷戰後經歷了大約四、五十年的 疏遠。印度與前蘇聯的密切關係以及美印就印度發展核項目所產生的分歧是兩國關係疏離的主要原因。

2000年3月,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訪問印度,這是大約20多年來,第一位訪問印度的美國總統。這次訪問被認為是美印關係的第一個轉折點, 特別是當時兩國就印度發展核項目所產生的分歧還沒有解決。

2001年的9.11事件改變了全球的安全格局和國際體係,也改變了南亞地區的戰略格局。三個月後,印度國會遭到恐怖襲擊。反恐戰爭為為美印開展更加緊密的戰略合作提供了一個機遇。

2006年3月,小布殊總統訪問印度,與印度達成了民用核合作的協議。美國此舉實際上承認了印度一直所追求的“核大國”地位。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南亞項目研究員阿什利‥泰利斯說﹕“那個協議簽署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排除新德里和華盛頓三十年以來關係緊張的重要源頭。我們成功了。 我認為,這是布殊政府採取的重要政策提議。”

泰利斯本人參與了這個協議的談判。他說,美國的這一改變,讓印度以及印度民眾相信美國對與印度發展新關係是嚴肅的,也是有誠意的。

美國前駐印度大使羅伯特.布萊克威爾2009年在新德里的一次講話中指出“如果沒有中國因素的話, 我認為布殊政府不會推動民用核協議的談判,美國國會也不會批准。”

2010年,奧巴馬總統訪問印度,他在印度的演講中將美印關係稱為“21世紀起決定性作用的且不可或缺的伙伴關係”,並明確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奧巴馬說﹕“未來,我希望看到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改革,將印度納入其中,使其成為其中的一個常任理事國。”

奧巴馬的這番聲明是在美國將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的大背景下做出的。奧巴馬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明確做出了將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的決定。

2012年6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印度訪問時稱印度是美國重返亞洲的關鍵。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南亞項目研究員阿什利‥泰利斯說﹕“美國的亞太地區的利益首先是確保亞洲不能讓任何一個國家主導,這是我們的第一利益。第二個利益是確保與我們有盟約的亞洲盟友不要受到任何威脅。第三個利益是確保亞洲開放的經濟區域,以便所有國家都可以與其他國家進行自由貿易。 這三個利益是美國在二戰以來在亞太地區一直所追求的,而且,我想,未來很長時間也會這樣。”

泰利斯說,美國希望通過發展與印度的雙邊關係,將印度納入其全球戰略框架之內,積極推進印度成為“世界大國”,利用印度平衡中國的崛起,並非要讓印度對抗中國。

不過,印度並不接受美國提出的通過新德里來遏制或是直接制衡中國影響力的提議。

印度國家海事基金會前主任、中印安全問題專家烏代.巴斯卡爾說﹕ “我們的總理曼莫漢.辛格曾多次表示, 印度並不希望被認為與美國建立密切關係是為了遏制中國,這不是印度的政策。但是,印度同時也希望中國能夠對印度的利益保持敏感,這樣,印度就不會與美國保持密切關係。 我認為,在很多方面,球在中國這邊的,主要是看他們如何處理與印度的關係。”

拉賈.莫漢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委員會委員,觀察家研究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拉賈.莫漢說﹕“關於美國利用印度,印度也會利用美國來應對中國 。有些美國人甚至懷疑日本想把美國拖進它與中國的衝突中。我們都是大國,很難被裝進別人的口袋。 美國採取符合他們的利益的行動,印度也會採取符合自己利益的行動。 因此,我們必須找到一種辦法合作,共同來改變整個環境。”

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美國與印度的關係,特別是美國所期望發展的美印國防關係,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012年, 印度決定購買法國“陣風”戰鬥機讓美國人很是失望。

美國傳統基金會南亞問題專家麗莎. 柯蒂斯 說﹕“印度很明顯並沒有興趣與美國發展美國和其盟友,比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所形成的那種國防關係。印度方面對美國仍然有懷疑, 因為美國曾經針對印度核項目而採取制裁措施;在印度看來,美國在巴基斯坦的政策以及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義方面的政策是互相矛盾,印度在這些方面也有懷疑。 這些懷疑在我看來並不是沒有根據的。”

柯蒂斯說,印度一貫奉行“戰略自主”的原則也是美印無法結盟的原因。

印度空軍上校,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研究所研究員文卡斯特夏米.克里斯納帕在卡內基和平基金會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提問時表示,印度不會與任何國家結成軍事同盟。

克里斯納帕說﹕“ 我不認為美國和印度的同盟,如果你一定要用‘同盟’這個詞的話,可以達到日本和美國的水平。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印度不可能與任何國家建立軍事同盟, 並不是特別針對美國的, 甚至我們也不會與一個小的國家締結軍事聯盟。 印度與美國現在所有的一切非常重要, 更多會在非軍事領域, 民用和經濟領域的接觸, 甚至意識形態領域。”

柯蒂斯說﹕“總的來說,美印兩國的國防關係可能不會走傳統的老路,也許比美國政策制定者最初所預期的要經歷更多的障礙,但是,我認為,我們在安全方面的共同利益,美國所製造的武器的可取性, 以及中國崛起後的不確定性會增進我們兩國未來的國防合作。”

柯蒂斯說,印度對中國近幾年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活動,以及中國在西藏增加軍事基礎設施建設等感到擔憂。她呼籲華盛頓在中印邊境紛爭問題上支持印度的立場。

柯蒂斯說﹕“華盛頓在(印度) 與中國在克什米爾地區,所謂的‘西段’爭議問題一直保持沉默。 我們的報告建議,華盛頓應該在中印邊境糾紛問題上明確支持印度的立場,以遏制中國希望改變喜馬拉雅地區現狀的舉動。”

中印邊境持續將近20天的對峙最近有所緩和, 但是,中印邊境領土爭端能否最終和平解決?作為兩個新興經濟體的代表,中印又會有哪些競爭與合作?我們將在下一集為你介紹。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