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拜登政府對台軍售政策調整?強調“不對稱戰力”引發爭議


台灣士兵在一次軍演中駕駛軍車。(2010年1月27日)
台灣士兵在一次軍演中駕駛軍車。(2010年1月27日)

美國傳媒日前報導稱,拜登政府試圖說服台灣調整軍購案,購買有助於擊退中國入侵的作戰裝備,並且以不符合“不對稱戰力”原則為由,拒絕了台灣的幾項軍購請求。美台商業協會和台灣美國商會對這種政策轉向表示擔憂,認為新政策無法提升台灣的嚇阻能力,反而可能削弱台灣的防禦能力。但是美國一些防務專家支持拜登政府的對台軍售方向,認為台灣加強不對稱作戰能力並且採購這類武器更有利於台灣應對潛在威脅。

拜登政府對台軍售政策調整?強調“不對稱戰力”引發爭議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25 0:00

美台商會星期二(5月17日)發佈新聞稿說,美國國務院官員今年3月向商會成員簡報說明有關台灣防衛和地區安全事務,表示拜登政府將不再支持不屬於“不對稱防衛”範疇的對台軍售,對此,該協會和台灣美國商會於星期一致函美國國務院官員表達關切。

美台商會:新政策可能造成台灣國防缺口

這兩個團體在信函中說,華盛頓新的政策看起來只聚焦於應對全面入侵這種單一情形,其他不符合這種情形的裝備採購將遭到拒絕,這將給台軍的其他能力造成缺口,“對台灣在衝突各階段的威懾和防禦能力造成巨大的長期損害。”他們說:“這會削弱台灣的防禦,使其更容易受到中國的成功攻擊。”

《紐約時報》和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此前報導,拜登政府回絕了台灣包括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在內的幾項軍購請求,試圖說服台北購買能夠更好遏制和抵禦中國進攻的武器。

Politico看到的美國國務院在今年3月致台灣當局的一封信函中說,五角大樓和國務院認為該直升機不能增強台灣自我防禦、阻止中國侵略的能力,敦促台北在指揮和控制系統、偵查和短程防空設備以及水雷等具有成本效益的方面做更多投入。

美台商會在星期二的新聞稿中說,拜登政府似乎以不符合“不對稱戰力”標準為由,還阻止了台灣購買E2-D 預警機的計劃,並且不清楚是否還會有更多的軍售項目被取消。

一些分析認為,這突顯了在有關如何更好地幫助台灣以應對北京潛在入侵問題上的辯論。華盛頓認為,中國武力奪台的威脅相當緊迫,台灣需要發展更多的不對稱作戰能力。

戈麥斯:成本低、機動性高武器更適合台灣

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防務政策研究項目主任埃里克·戈麥斯(Eric Gomez)說:“美國試圖向台灣強調的是,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規模更大、能力更先進的軍隊,作為小國最好能做的是思考如何以較低成本的方式購買數量足夠多的武器,來改變局面。”

包括戈麥斯在內的一些美國防務專家認為,與其追求戰鬥機和軍艦等昂貴的傳統武器系統,台北應當專注於更便宜、機動性更高以及更難被全部摧毀的武器。

曾經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的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助理教授、安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說,當台灣有大量像海岸防禦導彈、反艦導彈和毒刺防空導彈這類小型的、機動性強、生存能力好而且致命的不對稱作戰武器,並且有訓練有素的部隊,北京將會難以成功入侵,即便成功,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讓美國有時間介入。

他說,不建議台灣購買那些昂貴的直升機、戰鬥機和自行火炮等武器平台,並不是說這些裝備沒用,而是因為台灣的國防預算有限,只是購買少量這類武器的話,如果中國發動進攻,那麼這些武器中的大部分很容易在衝突初期就被打掉,讓台灣陷於非常被動的局面,也會讓美國陷於被動。

他認為:“台灣可以支撐的時間越長,美國就有越多的時間來介入幫助台灣。這確實會改變北京的計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穩定。”他說,試圖說服或推動台灣往不對稱戰力上發展,“真正的目標不是打一場戰爭,而是讓對方確信,這場仗不值得嘗試。”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與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魏立安(Andrew Wylegala)在致美國政府官員的信函中說,他們同意台灣應該呈現為一個讓中國難以下咽的堅硬目標,但是台灣也需要應對其他不同場景下的挑戰。

他們說:“將台灣的防禦降為僅專注於‘開戰日’(D-day) 情形的能力和系統,讓中國可以自由地繼續進行灰色地帶行動而不產生任何後果,而且實際上還通過減少他們被迫考慮的問題的數量簡化了他們的行動規劃。”

灰色地帶行動指非戰非和的模糊性手段,以切香腸的漸進方式升高威脅,但沒有達戰爭門檻,中國對台的這類行動包括派遣軍機侵擾防空識別區。台灣去年的國防報告指出,中國企圖操作灰色地帶威脅,以達到“不戰奪台”的目標。

亨澤克:台灣不能專注於灰色地帶行動

但是喬治·梅森大學的亨澤克認為,幫助台灣應對全面入侵的戰略和能力同樣能夠幫助台灣對抗程度小一些的威脅和挑戰。

他說:“因為只有當台灣準備好應對最糟糕的情況,台灣才能更為自信地處理不是最糟糕局面下的任何情況。但是這不會是反過來的。如果台灣專注於所謂的‘灰色區域’挑戰,它將無法準備好應對最糟糕情況下的入侵。因為台灣沒有資金,也沒有時間——這至少是美國情報界許多人士的看法,來做兩手準備,台灣必須做出選擇。”

兩個商業團體則認為,美國政府對“不對稱戰力”的定義過於寬泛和主觀,對於個別裝備是否符合“不對稱戰力”的標準缺乏明確性。他們擔心,以“不對稱戰力”為重點的對台安全援助將會造成政策混亂,以及軍售的顯著放緩。

台灣國防部在回應美台商會之軍售關切時稱,台美雙方於2021年針對防衛作戰需求,共同完成“不對稱作戰”原則的定義,“不對稱作戰是指作戰型態與方式,在於打亂敵作戰節奏與速戰速決企圖,非個別武器裝備選項。”

國防部還說,台軍各項武器裝備的籌獲,不受個別軍火商影響,對於評估或洽談中的軍購案,均依美方軍售作業規定,秉持低調保密原則處理。國防部說,台軍將持續與美方洽談籌建符合當前及未來情勢所需最適武器裝備,並要求美方依約甚至提前交運,以精進台美雙方軍事互通性,確保安全。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不對稱戰力能為台灣提供更有效的威懾能力,但這只是一個方面。

華盛頓防務分析人士納撒尼爾·謝爾(Nathaniel Sher)說,由於台海兩岸軍事力量對比懸殊,台灣所需的不對稱作戰武器的數量肯定會超過美國在短期內所能提供的數量,因此美國還需結合其他戰略方式來增加台海威懾,比如加強與盟友之間的聯合作戰能力,將經濟制裁作為可能的威懾手段,以及與中國大陸之間建立一些信任機制等。

他說:“最終通過武器阻止襲擊是一種戰略,但是通過對話和磋商來阻止襲擊最終也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