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北京欲將32家高污染企業遷移鄰省


在霧霾中的北京,某停車場員工戴著面罩等待顧客。 (2014年2月26日)
在霧霾中的北京,某停車場員工戴著面罩等待顧客。 (2014年2月26日)
專家:請中國遵守開採國際資源準則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2:37 0:00
下載

中國媒體報導:又有32家所謂“三高”,即“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即將退出北京,前往河北。由於環境污染問題,這些位於北京郊區縣的企業,在北京調高工業企業排污門檻後將退出市場。加上前一階段公佈的排放不達標企業,北京今年年底前將有500家污染企業退出北京。這些企業主要是鑄造、燒結磚瓦、化工、家具等六大行業。

報導說,僅搬遷北京地區的一家知名製藥企業,就可將北京地區二氧化碳排放減少4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減少9千噸,粉塵1萬噸。

不過,這些企業是否應該在北京周邊落戶,繼續威脅北京大氣和水源,成為輿論關注話題。北京公共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對美國之音說:“我們現在應該看到,北京、天津、河北,包括山東部分地區,已經形成相互影響的一個大氣區域,因此僅僅是把污染企業在區內搬遷,是不合適的。不僅對當地有影響,而且還會最終影響整個地區的大氣質量,所以簡單的搬遷是不行的。”

報導說,北京把污染企業推向周邊省區的動向已經引起反彈。同樣面臨減排壓力的河北省,對北京要求接受污染企業落戶“深表關注”。廊房地區政府則“反對”接受北京這些“低端企業”。不過據報導,河北省邯鄲市已經證實北京的一家製藥廠將那裡落戶。

大部分污染企業的出路在哪裡?馬軍說:“應該在這些企業搬遷過程中,進行升級改造,確保這些企業達到嚴格的排放標準。如果達標難以實現的話,那末對他們還說,更合適的做法是關閉,清算,用大氣污染治理資金。對員工進行安置,培訓,再就業。這種做法可能更為合適。”

有關數據顯示,北京市政府對32家調整退出工業的企業,將發放獎勵資金。 32家企業大部分位於房山,其次是順義,懷柔等區縣。擬獎勵金額最高300萬元,最低50萬元。王向軍是北京百業豐工貿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他說,這筆錢當然越多越好。談到他的工廠在這輪調整中的命運時,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的廠子不是搬遷,而是停產,把設備賣了,把廠子關了,轉產了。(記者:轉產後的出路是什麼?)改物流了。我們是國企,無所謂。”

另外採訪中記者發現,其實32家下崗企業,大多名不見經傳,有些早已名存實亡。 32家企業中似乎只有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第一線材廠”等具有大企業規模,是背靠首鋼的明星企業。該廠退出北京工業企業名錄後將搬遷到河北遷安,成為遷安鋼鐵公司一部分。

既然京津河北地區地區不適合北京以及上述地區其他大中城市污染企業搬遷,將它們遷移到中國內地是否可行?馬軍認為,這也不是是長遠之計,因為那隻是一種轉嫁問題的方式,對邊遠地區未來發展不負責任。

路透社的一篇報導提到,為解決北京等特大城市霧霾問題的另外一個方式,就是限制和搬遷現有城市人口。北京日報說,北京計劃將五百萬居民遷往河北地區。 2020年以前,力爭將北京城市人口限制在一千八百萬以下。與此同時,北京市政府還計劃將部分政府職能部門轉移到保定。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