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政府官員一直在審查一家中國礦業公司,這家公司至少2021年以來一直在這個國家東部經營一座金礦,居民同時對金礦對健康和環境的影響表示擔憂。
涉及公司為中非匯金控股,面臨嚴重破壞環境和危害社區的指控。該公司的金礦勘探作業一直在馬尼卡蘭(Manicaland)省穆塔薩(Mutasa)區一個名為Premier Estate的地區進行。
村民和社區組織對礦場的爆破表示不滿。附近居民報告,礦場的生態遭到大面積破壞,包括山體被摧毀和野生動物被迫遷移。他們還說,爆炸產生的震動導致房屋結構受損。
居民也抱怨粉塵污染和涉嫌氰化物浸出可能對水源造成污染。氰化物浸出是一種從礦石中提取黃金的方法,可能會污染水資源。
中非公司同時被控在其環境影響評估文件中偽造社區簽名,讓人質疑其營運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這些投訴促使政府在2024年兩度關閉金礦的運作。但採礦過去兩個月已經恢復。
伊舍維登加·莫約(Ishewedenga Moyo)是住在中非匯金礦區300米範圍內的30名居民之一,並在12月對美國之音說,“我們處於艱難境地。如果可能的話,就讓他們賠償我們,並重新安置我們,因為這不再有吸引力。
莫約並說,“採礦爆破產生的震動和噪音正在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生態系統,破壞生物多樣性,並導致我們的住家出現裂縫。”
政府命令停止
由多個政府機構組成的馬尼卡蘭聯合指揮特遣隊兩次下令暫時關閉中非匯金的金礦開採業務。官員表示,強制關閉是為了確保礦場符合所有必要要求。
第一次停產是10月份,持續了兩星期。中非匯金承諾改善情況,並獲準恢復營運。專案小組隨後在11月中旬第二次下令關閉該礦。
穆塔薩區傳統酋長詹姆斯·庫拉奧內(James Kurauone)12月11日對美國之音說,官員每次都強迫中非匯金停止開採,因為公司“未能解決當地社區提出的關鍵問題” 。
穆塔薩最近表示,「導致礦場暫時關閉的原因包括嚴重的空氣污染、破壞性爆破活動對當地居民的影響以及該公司未能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穆塔薩並說,他計劃在幾週後來召集礦業官員和社區成員開會,討論下一步行動。
採礦執行
在政府官員、社區領導和公司代表討論結束後,採礦作業在11月25日恢復。
中非匯金現任人力資源經理丹尼爾·潘加奈伊(Daniel Panganai)參與了討論。他12月中旬對美國之音說,公司“遵守了書面列出的所有要求,但我目前不能透露太多信息。”
馬尼卡蘭國務部長米舍克·穆加扎(Misheck Mugadza)12月也說,中非匯金承諾遵守所有採礦和環境法規。他說,這家中國公司履行了社會責任,向當地醫院捐款,並鑽井為當地學校供水。
穆加札說,政府正在密切關注該公司的營運情況,一些家庭已經收到了全額損失賠償。他進一步表示,這家公司有義務賠償所有受影響的居民。
中國投資津巴布韋礦業
總部位於哈拉雷的社區權利組織自然資源治理中心(CNRG)9 月報告說,圍繞中非匯金礦的爭議並不是孤立的。
該報告評估了中國投資對津巴布韋採礦業的影響,發現「中國採礦企業導致了大面積的環境惡化,無視當地社區的文化權利,並且在許多情況下違反了該國勞動法,而且經常不受懲罰。
報告說,中國投資者控制津巴布韋估計90%的採礦業。
治理中心執行董事法拉伊·馬古武(Farai Maguwu)在該組織網站的一篇貼文中說,“僅2023年,中國對津巴布韋採礦業的投資就有121名投資者,金額高達27.9億美元。”
另一位當地居民也對政府對採礦的反應提出了批評。
當地居民托貝基勒·姆亨齊瓦穆庫魯(Thobekile Mhenziwamukuru)說,“礦井有時會使用威力更大的炸藥,就會發生震動。”
「當我們向政府官員報告危機時,他們總是直接單獨前往中非匯金礦山辦公室,沒有任何社區領導,然後他們才會來告訴我們,只是說下次他們會使用低威力炸藥,我們現在知道這現在是他們的搖錢樹了。」
她說,“即使關閉和重新開放礦井,非但沒有解決不滿,反而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因為有人用金錢來拖延進度,我們希望政府上級部門能來拯救我們。”
馬古武指責當地立法者腐敗,“他們不去執行法律,而是利用這種非法行為牟利,強迫它們關閉,並向其索要賄賂以重新開業,然後又將它們關閉,並再次索要賄賂。”
美國之音多次致電並訪問政府相關部門辦公室,包括礦業部和環境管理局,以討論這些指控,但沒有收到任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