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二是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被香港當局以多項罪名為由未審關押第一千天,其兒子黎崇恩將在明天受邀擔任聯合國舉辦活動的講員。 但路透社報道指,至少有四名外國外交官收到中國外交部官員致函,要求各國抵制這項活動。 有評論指對中國政府而言,黎智英是支持香港民主化活動的標誌性人物,所以必須用盡方法阻止黎崇恩發言,消除各國就此事向中國施壓的機會。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去年9月採訪期間,被指拒絕向一名上前截查他的便裝女警員出示身分證,被警方拘捕及控告他“阻差辦公罪”。陳朗昇否認控罪,經審訊後星期一被法官裁定罪名成立,判監禁5日。辯方申請保釋等候上訴獲法庭批准。陳朗昇保釋後接受傳媒訪問表示,案件廣受國際傳媒關注,可能影響香港新聞自由的形像,他又寄語香港新聞工作者緊守崗位,報道真相。有學者分析,案件反映香港的新聞及言論自由進一步沉淪。
多個關注國際新聞自由和人權的組織在星期一共同呼籲英國首相辛偉誠 (Rishi Sunak,又譯里希·蘇納克)立即採取果斷行動,確保現已被關閉的香港親民主派報紙《蘋果日報》創辦人英國公民黎智英能夠被當局釋放。這批組織表示,釋放黎智英是維護香港新聞自由的根本性一步。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由2020年12月31日起被香港當局以多項罪名爲由未審關押,即將達到一千天,但他的國際律師團隊指,英國政府對黎智英案正在發出互相矛盾的訊息,一方面外相向中方提起案件,另一方面商貿部又希望與中國維持貿易。黎智英的兒子對美國之音說,擔心已經75歲的父親的健康。
中國著名記者高瑜早年投身新聞行業,在中國高壓政治環境裡,堅持媒體的人民性高於黨性,堅持說真話,報導實情,獲得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新聞自由獎等多項國際褒獎,卻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國官方稱高瑜積極參加1989年天安門廣場的“反革命動亂”,其後為境外媒體供稿,犯有洩露國家機密罪。高瑜對所有這些指控予以否認。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由新疆政府和中國新聞社聯合組織的中亞媒體高級代表團於8月24日至30日對新疆進行了訪問。
過去八個月,至少有三名自由職業記者被拒絕入境香港。這些記者都報導了2019年的民主抗議活動,這使得媒體監管機構質疑,他們過去的報導是否是當局拒絕入境的一個因素。這三名記者都表示,在被拒之門外之前曾被問到了過去的報導。
隨著簽證挑戰和安全問題迫使更多外國記者從中國境外進行報道,國際受眾正在錯過許多消息。
香港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傳媒生態再次出現危機。有免費報章宣佈停止印刷版,並裁員超過20人;《東方日報》亦宣佈多年來以尖銳文筆諷刺時政的專欄《功夫茶》上星期二起暫停。有學者分析認為,過去兩三年間香港新聞自由的國際排名急速下跌,很多較具批判性、表達形式較辛辣的新聞節目、專欄及漫畫相繼消失,擔心傳媒監察減少可能會衍生貪污等社會問題。香港記者協會表示,情況反映香港不論是商業和新聞自由的環境,均對營運傳媒做成莫大困難,不利傳媒生存。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公司,被控《港區國安法》下“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名,原定去年12月1日正式開審,特首李家超就黎智英能否在本案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抗辯,提請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國安法,令案件押後到今年9月25日開審,星期一在高等法院進行審前覆核。處理案件的國安法指定法官表示,考慮到另一宗國安法案件民主派初選47人案仍未完成審訊,建議將本案再押後3個月至12月18日開審,預計審期80日。有評論員指黎智英因本案還柙接近3年,一再押後開審對被告不公平。
2017年,時任福克斯新聞(Fox News)記者的凱瑟琳·赫里奇(Catherine Herridge)報導稱,一名華裔美籍科學家正在接受聯邦調查局的調查。
香港律政司早前向法庭申請禁制令,以禁止公眾播放或彈奏2019年社運歌曲《願榮光歸香港》。高等法院星期五頒下判詞,拒絕批出禁制令。判詞表示,法庭不信納禁制令會有真正功用,並認同在考慮有關申請時,必須顧及言論自由的權利,尤其如果批出禁制令可能會產生“寒蟬效應”。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歡迎法庭裁決,並感謝法官告訴大家政府運用公權力時必須小心,權力的使用是會造成寒蟬效應,會令無辜或從事正當行為的人感到害怕。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