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沃爾特·克朗凱特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Walter Cronkit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在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宣布,將於2023年接辦人權新聞獎(HRPA)。這個獎項在過去26年原本由香港外國記者會(FCC)主辦,並且由國際特赦組織等機構協辦,但今年因為受到“港區國安法”的壓力而停辦。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週二(5月3日)發布“2022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在這份針對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之新聞環境所做的年度評估報告中,香港的排名大幅滑落至第148名,比去年退步了68名,惡化程度屬全球之最。觀察人士指出,港版國安法從去年起盯上了新聞工作者,媒體環境陷入寒冬。他們呼籲民主國家積極支持香港並持續向中共施壓,否則香港的新聞自由恐繼續惡化至中國排行全球第175名的水平。
據無國界記者組織的一份新報告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還導致了另一個傷亡:俄羅斯的新聞自由。這個媒體倡導組織將俄羅斯排在其 2022 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的最尾附近,該指數於週二與世界新聞自由日同時發布。 年度指數將創紀錄的 28 個國家歸類為“媒體自由非常差”。
台灣的新聞自由在亞洲名列前茅,但商業化的結果卻讓部分媒體深受財團,甚至北京政治勢力的資金影響,為其政治宣傳或操弄民意。部分台灣學者的研究發現,中國曾透過所有權、廣告和發行市場三大管道來左右台灣的輿論走向。雖然台灣於2020年初通過《反滲透法》抵制中共的紅色滲透,但學者說,中共與在地協力者的合作管道仍持續發揮作用。另外,隨著中國和香港新聞環境的惡化,外媒駐台的比例再創新高,總計達75家媒體和137名記者。觀察人士說,這不僅有助於台灣媒體的多元發展,也能提升台灣的國際話語權。
每年的5月3日是聯合國創立的”世界新聞自由日”,今年踏入29週年,在《港版國安法》實施接近兩週年之際,有資深香港記者表示,新聞工作者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獨立而不受控制的傳媒愈來愈少,加上國安法的紅線無法說清,記者無所適從下容易自我審查。不過,在艱難的處境中,記協主席陳朗昇寄語年青人及所有新聞工作者,社會仍然需要真相、有人講公道說話,在能夠承擔個人風險的情況下,堅持繼續報導。
自由歐洲/自由電台星期五(4月29日)表示,該台烏克蘭語組記者維拉∙海里奇(Vira Hyrych)在星期四俄羅斯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一次導彈襲擊中不幸喪生,享年55歲。海里奇的遺體星期五一早在被導彈摧毀的一棟公寓樓的瓦礫堆中被搜救人員發現。
記者無國界組織週三(4月27日)致函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敦促她在5月訪華期間關注中國壓制新聞自由的問題。巴切萊特這次訪華是為了解國際上普遍關注的新疆維族穆斯林群體遭受當局迫害的真實情況。聯合國人權事務辦公室與中國方面就此次訪問進行了長期的溝通。
英國人權組織報告指香港新聞自由幾乎完全被摧毀,列出眾多事例佐證,未來又會有更嚴厲的法例。香港監察呼籲國際社會向面臨被捕風險的香港記者簽發緊急旅遊證件及簽證,繼續向香港政府施壓,並考慮制裁措施。
香港為表揚人權議題報導而設立的人權新聞獎面臨停辦。主辦機構香港外國記者會(FCC)4月25日以擔心誤墮法網為由,宣布暫停頒發今年的獎項。外界相信,這與2021年12月停運的網媒“立場新聞”囊括多個獎項有關。
成立超過50年的香港記者協會星期六舉行特別會員大會,商討未來前路等問題。記協主席陳朗昇會後表示,討論有涉及解散門檻,暫時未達成共識,記協正收集會員意見,到6月舉行周年會員大會再作決定。陳朗昇預計,記協運作到6月應該沒有大問題,不過,他坦言國安法實施後令人有疑慮,希望當局釐清以言入罪等問題。今屆特首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表示,暫時未有計劃與記協會面,他又表示,香港新聞自由一直存在,無需要用“捍衛”的字眼。
國際記者組織對香港記者協會在政府高壓之下考慮解散表示擔憂。它們呼籲港府停止迫害、騷擾並監禁記者,保護記者權利。
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與香港人權倡議者及專家會面,有與會者認為會面罕見,清晰表示美國仍然關注香港事務。有與會者提倡制裁《香港國安法》下的指定法官,美國要關注未來的網絡安全法;亦有與會者指出香港的情況與內地的人權狀況相關,要在更大層面監察香港的情況,美國企業在香港做生意時,受到《香港國安法》的壓力和他們在維護人權方面的工作也應該受到關注。
更多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