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黎智英兒子求見英國首相 指英中改善關係前提應是釋放黎智英


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在倫敦出席新聞自由組織“無國界記者”的記者會。(2025年3月7日)
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在倫敦出席新聞自由組織“無國界記者”的記者會。(2025年3月7日)

黎智英兒子求見英國首相 指英中改善關係前提應是釋放父親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28 0:00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本星期初到英國首相府遞交了信件,希望能夠盡快與英國首相會面,討論他父親在香港被囚的案件。他說,即使工黨政府想與中國打好關係,但他父親獲釋應該是大前提。

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星期五在倫敦出席新聞自由組織“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的記者會。黎崇恩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說,希望可以盡快與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又譯斯塔默)會面。他說,在2023年時已經嘗試約見當時是反對黨領袖的施紀賢,不理解為何還未有會面安排。他星期一到了英國首相府遞交了約見的信件。

他說:“英國的立場都是香港要立即及無條件釋放爸爸,去見首相就是要他將表態變成行動。”

去年11月,黎崇恩有與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又譯拉米)見面談及案件。

黎崇恩指英中改善關係前提應是釋放父親

黎智英是英國公民,他在2020年底開始在香港被囚禁。他被控《香港國安法》下的“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最高刑期是終身監禁。控辯雙方已經完成舉證,案件暫定於7月28日結案陳詞,預計需時八日。

黎崇恩說,西方國家的慣例是不會在判刑之前評論案件,這正正是為甚麼香港方面不斷推遲案件,“令外界不再關注”。

他表示,即使工黨政府想與中國打好關係,但大前提應該是他的父親獲釋。

他說:“良好的關係應該是雙向的,不應該是只有英國付出而沒有回報。同時,香港釋放他並沒有成本,而是對香港政府有立即的效益。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這個關係怎會是對英國有利呢?”

黎崇恩說,他的父親已經77歲,被單獨囚禁四年,患有糖尿病,健康持續惡化,不過精神上仍然強壯。

他說:“我要說他是十分啟發到我,我理解三個國安法官有時是跟他吵架一樣,明顯地是欺負一個老人家。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很醒目、很強壯,我真的很佩服他。”

美國之音已經就黎崇恩的約見要求向英國首相府查詢,但暫時未獲回覆。

國際律師團隊指需有領袖間對話爭取放人

帶領黎智英國際律師團隊的英國御用大律師加拉赫(Caoilfhionn Gallagher)說,按照原先的安排,案件應該在去年復活節已經完結,但這宗她批評為控告“串謀從事新聞工作”的審訊不斷拖長,而黎智英或面對十年以上的刑期,“等於是判他終身監禁。”

加拉赫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才是最終決定案件的人,英國首相施紀賢應該要跟習近平就案件有“領袖間的對話”,好像美國、澳洲及加拿大政府一樣,盡全力去爭取釋放在中國被囚禁的國民。

她說,在她參與過的其他國際案件,被告人的家屬都可以很快就獲安排與政府最高層會面。她認為英國政府有一個“文化問題”,不會把案件提升到由最高層官員處理,而是由低層官員主管,即使工黨政府承諾會跟進案件,但最終卻沒有行動。

國安公署副署長指不會特赦黎智英

在星期五較早時,身兼中國全國政協委員的駐港國安公署副署長孫青野在北京出席全國兩會,有香港傳媒問到他對於外界要求特赦黎智英的意見,他回應時指要依法辦事。

他說:“為甚麼要特赦呢?有理由要特赦呢?他又不是某一個總統的兒子,某一個總統可以特赦了他。”

英國國會討論《黎智英法案》

另一方面,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All-Party Parliamentary Group on Hong Kong)主席麥道國(Blair McDougall)之前提出的《黎智英法案》(Jimmy Lai Bill)星期五在國會作二讀辯論。

這條全名為《領事協助(記者)法案》(Consular Assistance (Journalists) Bill)旨在為所有在海外遭到任意拘留的英國新聞工作者提供法律保障。

國際人權組織“第19條”(Article 19)向英國首相施紀賢及英國外相林德偉發公開信,呼籲他們支持法案。

公開信指:“我們相信,該法案一旦獲得通過,將發出一個響亮的訊息:即使面對獨裁政權的反對,英國也會保護在國外遭受任意拘留、劫持人質和其他侵犯人權行為的記者和公民。”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