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經濟脅迫長袖善舞 立陶宛因挺台遭受德國大公司施壓


台灣駐維爾紐斯的台灣代表處裡擺放的台灣與立陶宛旗幟。(2022年1月20日)
台灣駐維爾紐斯的台灣代表處裡擺放的台灣與立陶宛旗幟。(2022年1月20日)
中國經濟脅迫長袖善舞 立陶宛因挺台遭受德國大公司施壓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43 0:00

因力挺台灣而得罪北京的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現在又面臨德國大公司要求它讓步的強大壓力,連表示支持立陶宛並反對北京經濟脅迫的歐盟貿易官員至少目前也似乎束手無策。

自從立陶宛政府去年同意台灣以“台灣”名義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以來,中國政府對立陶宛施加了強大的政治、外交和經濟壓力。北京不僅將兩國外交關係由大使級降為代辦級,而且對立陶宛實施全面的經濟制裁和報復。很多立陶宛出口商已經接不到中國新的訂單,多個不同產業也已傳出中方停止更新或批准進口許可,或對產品提出莫須有的抱怨,例如來自立陶宛的農作物有病蟲害等等。

立陶宛的出口商品現在運抵中國口岸之後根本無法在中國海關清關。連包括德國公司在內的歐洲跨國公司也已受到終止與立陶宛合作的壓力,否則含有立陶宛零部件的歐洲出口產品會在中國海關面臨刁難和管控的風險,甚至讓這些跨國公司失去苦心經營幾十年的中國市場。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話以及看到的通信內容報導說,部分受到影響的歐洲企業已經直接向立陶宛的政治領袖施壓,要求他們化解與北京的爭端,否則目前落戶立陶宛的企業可能被迫撤離立陶宛。

路透社報導說,歐洲許多跨國企業都受到衝擊,但是受創最重的是德國的汽車行業。

德國-波羅的海商會在一封致立陶宛外交和經濟部長的信函中表示,從中國進口的機械和零部件以及立陶宛產品向中國的出口已經停擺,有些企業可能不得不從立陶宛出走。

該信函呼籲立陶宛兩位部長尋求一個“建設性的辦法”恢復與中國的關係,因為“企業基本的商務模式已成問題,有些公司可能不得不關閉它們在立陶宛的生產線”。

去年12月,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曾經會晤一些企業領導人,聽取他們的關切。德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巨頭大陸(Continental)公司的主管也曾與會。

路透社引述一位與會者的話說,西莫尼特被告知,企業的損失高達好幾億歐元,而且如果這項爭議持續,並干擾全球生產的話,損失還將飆升。

本月初,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曾發言稱,維爾紐斯同意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是一個“錯誤”,不過他的發言立即遭到西莫尼特總理、外交部長蘭斯伯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以及立陶宛議會議長希爾利特(Viktorija Cmilyte-Nielsen)的嚴詞駁斥。

瑙塞達本周也與企業領袖舉行了會晤,而且他在會上也被要求要讓立中之間的爭議“立即降溫”。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說,歐盟委員會主管經濟政策的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思(Valdis Dombrovskis)也曾試圖調解北京與維爾紐斯之間的爭端,因為過幾個月中歐可能再次舉行峰會,而立陶宛是歐盟27個成員國之一。

路透社在報導此事時表示,將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改名,從名稱中去掉“台灣”或許是一個解決辦法,因為台灣駐美和駐歐洲其他國家的代表處都是使用“台北”而不是“台灣”的名義。但是修補中立關係仍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中國外交部在回應路透社的一份聲明中指責立陶宛政府背信棄義。

“要讓中立關係重回正軌,立陶宛必須先要端正態度,並採取確切的行動改正錯誤,”中國外交部的聲明說。聲明同時否認中國曾對立陶宛施加經濟壓力。

不過歐盟一位發言人則表示反對經濟脅迫。“我們支持立陶宛。立陶宛的出口就是歐盟的出口。”

該發言人表示,歐盟已經尋求與中國化解分歧,同時“收集事實與證據”,看看中國是否有違國際貿易規則。“我們會毫不猶豫地為捍衛我們的權力而採取行動,”發言人說。

立陶宛迄今為止仍沒有想要妥協的跡象。瑙塞達總統在本週與企業領導人會晤時曾表示,立中之間的爭端應該由(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去解決。

路透社引述一位不願具名的立陶宛官員的話說,布魯塞爾作為中間人介入至關重要;但是另一位不願具名的立陶宛官員卻認為歐盟支持立陶宛的話也只是說說而已,因為歐盟官員也在勸立陶宛妥協。

中立爭議使立陶宛工業全面受到衝擊,因為它的許多工廠生產的家具、服裝、汽車零部件等產品全都是為了外銷。目前有成百上千集裝箱的商品和零部件動彈不得。

路透社引述兩位知情人士的話說,這個爭端已經波及全球供應鏈,而德國大陸公司的產品受限則直接衝擊到它的客戶寶馬和大眾汽車公司。

不過面對路透社的問詢,大眾表示生產未受影響;而寶馬和大陸公司則拒絕置評。

為了支持立陶宛免受中國經濟脅迫,美國向立陶宛提供了6億美元的出口信貸;台灣也先後設立2億和10億美元的兩個基金,協助受困的立陶宛企業。但是,這些資金對歐洲大型跨國公司遭遇的損失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車薪。

即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法國也表示要加速通過《歐盟貿易防衛法》,這樣在中立爭端中就可以懲罰中國。但是對中國貿易特別倚重的德國未必會支持這一法案。連歐盟對中國採取法律行動都有困難,因為受到影響的歐洲公司全都不願意將自己的名字公諸於世。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