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與北京關係持續惡化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


立陶宛駐北京大使館的大門(2021年8月10日)
立陶宛駐北京大使館的大門(2021年8月10日)
與北京關係持續惡化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34 0:00

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星期五(9月3日)宣布,已經將該國駐中國大使召回國內作諮商。立陶宛最近因為台灣問題與北京關係惡化,將該國駐北京大使召回國。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7月20日宣布,台灣與立陶宛政府經過密切協商後,雙方同意台灣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吳釗燮強調,這是台灣在歐洲國家中設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中國外交部隨後於8月10日發表聲明,宣布因為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反復交涉、曉以利害”,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因此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其駐中國大使。

8月11日,中國駐立陶宛大使申知非在推特上貼文“再見!立陶宛”,隨即啟程返回北京。

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政以來,台海兩岸一直分離分治、互不隸屬。但是北京一直視台灣為其領土主權的一部分,並誓言即使使用武力,也要實現中國大陸與台灣的統一。北京也因此長期在國際間強推“一個中國”的政策,阻止與北京建交的國家再與台灣發生任何官方的關係與交往。

台灣如果要與中國的邦交國發展非官方的經濟文化關係,只能以其首府“台北”的名義、而不是可能給人國家聯想的“台灣”名義在這些國家設立代表處或辦事處。例如,台灣駐美國的代表處,正式名稱就是“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不過近年來,美國國會的友台議員一直在推動台灣駐美代表處的正名運動,希望讓“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駐美國代表處”。

台灣目前在歐洲無邦交國家設立的代表處,全都使用“台北”的名義。

立陶宛同意台灣以台灣名義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讓北京擔心在歐洲甚至全世界引發骨牌效應,讓台灣目前以“台北”名義在許多國家設立的代表處全都正名為“台灣”代表處。

北京在召回其駐立陶宛大使之後,也在經貿領域開始對立陶宛施壓。

根據立陶宛媒體報導,除了隸屬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的“中鐵集裝箱”告知客戶中方將暫停8月底及9月一周一班直達立陶宛的鐵路貨運列車外,有些立陶宛出口商已經接不到中國新的訂單,多個不同產業也已傳出中方停止更新或批准進口許可,或對產品提出莫須有的抱怨,例如來自立陶宛的農作物有病蟲害等等。

北京除了在經貿問題上報復立陶宛之外,兩國文化交流也突然喊卡。立陶宛駐北京大使館文化參贊伊万諾斯卡斯(Tomas Ivanauskas)日前接受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境內所有與立陶宛相關的文化藝術活動都已被叫停,連書籍出版也受到阻礙。

面對中國的報復,立陶宛總統諾賽達(Gitanas Nauseda) 8月中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的專訪時表示,立陶宛作為主權獨立國家,有權決定和哪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經濟和文化關係,面對與中國的爭端,立陶宛將捍衛民主原則和價值而不再退讓。

北京針對立陶宛的外交和經貿報復行動不僅遭到立陶宛和台灣的反對,也引髮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強烈譴責。

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Wendy Sherman)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先後與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伯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通電話,強調美國堅定與立陶宛團結在一起,並將通過“雙方協調行動”來幫助立陶宛抵禦因與台灣發展關係而遭受到的來自中國的壓力。

由歐洲各國和加拿大友台國會議員組成的福爾摩沙俱樂部8月25日致信歐盟和北約,呼籲對因為希望與台灣發展關係而遭到中國打擊報復的立陶宛提供支持。

歐洲議會外委會則在星期三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強調台灣是歐盟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合作夥伴和民主盟友,因此主張歐盟在一個中國政策下與台灣建立更加密切和堅強的伙伴關係。

8月10日當北京外交部宣布召回其駐維爾紐斯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北京大使之時,立陶宛駐北京大使米克維希尼(Diana Mickeviciene)剛剛抵達北京履新,而且人還在防疫隔離中。結果,防疫隔離一結束,她就立即打道回國,恐怕行李基本都沒有打開。

不過立陶宛外交部表示,除了大使奉召回國外,目前立陶宛駐北京大使館仍然正常運作。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