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烏克蘭戰火下不忘中國威脅 美國仍視印太為“優先戰區”


美國海軍洲際導彈潛水艇內華達號於2022年1月15日抵達關島,反映了美國對印太地區的承諾。(照片來自美國海軍推特)
美國海軍洲際導彈潛水艇內華達號於2022年1月15日抵達關島,反映了美國對印太地區的承諾。(照片來自美國海軍推特)
烏克蘭戰火下不忘中國威脅 美國仍視印太為“優先戰區”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15 0:00

烏克蘭戰火紛飛之際,美國依然沒有鬆懈印太地區的防務安全,派遣高官前往亞洲訪問。五角大樓官員近日紛紛強調,美國需要加強和印太盟友的防務關係,從烏克蘭戰爭吸取教訓,幫助台灣提升自衛能力。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和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3月11日到12日訪問東京,與日本外務省北美局長市川惠一、防衛省防衛政策局長増田和夫共同主持美日2加2安全諮商委員會安全小組會議,討論美日同盟現代化與強化聯合能力。

中國欲趁火打劫,主宰印太?

拉特納星期三(3月9日)在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一場有關印太安全的聽證會上強調,印太區域仍是美國的首要戰場(priority theater),中國是步步緊逼的挑戰(pacing threat),台灣則構成步步緊逼的嚴峻情勢(pacing scenario)。

“印太地區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安全挑戰,特別是來自中國。中國採取了更加脅迫性、更加專斷的方式,來推進其威權利益。” 拉特納說。

無獨有偶,同一天稍早澳大利亞國家情報局局長安德魯·希勒(Andrew Shearer)也在一場商業峰會上發出警告,中國企圖主導印太地區,以此作為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的基地。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表示,為了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還在優化相關的軍事力量,包括具有殺傷力的聯合部隊,能夠在一定範圍內打擊敵方部隊和系統。

“除了這些,我們正在印太地區建立一個有戰鬥力的部隊態勢,努力建立一個更加分散的、致命的和堅韌的前沿態勢,這對解決我們在該地區面臨的所有挑戰至關重要。”

同時,美國白宮11日發布聲明稱,美英兩國本週就印太問題舉行高級別磋商,分別由美國印太地區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和英國副國安顧問誇裡(David Quarrey)率領,雙方決心擴大和深化在該地區的結盟與合作,迎接與中國系統性競爭的挑戰,繼續執行印太戰略和印太傾斜(Indo-Pacific tilt)政策。

錢納爾:印太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可低估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本週在兩會上控訴美國“印太戰略”其實是企圖搞印太版“北約”。這與普京反對北約東擴的戰爭藉口遙相呼應。

澳大利亞智庫珀斯美國-亞洲中心(Perth USAsia Centre)的印太防務政策資深研究員錢納爾(Hayley Channer)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和盟友從烏克蘭戰爭學到的主要教訓就是,要為常規戰爭的爆發做好準備。

“當我們專注於印太地區的'灰色地帶'戰術(gray-zone warfare)、網絡和貿易脅迫的時候,很不幸,常規戰的可能性也不能低估。我們也許要為此做好心理準備。”

澳洲國立大學(ANU)國家安全學院院長梅德卡爾夫(Rory Medcalf)在彭博社的專訪中表示,除了台灣,該地區的軍事衝突引爆點還包括東中國海、南中國海、中印邊界、朝鮮半島。不過印太版“北約”的可能性不大,該區域非常廣闊,眾多中小型國家的能力和利益很難趨同,具有共同防禦義務的正式聯盟難以持續。

朝鮮今年正在進行一系列創紀錄的武器試驗。美韓聯合司令部司令凱麥雷(Paul LaCamera)在周三的聽證會上指出,朝鮮的核武器和導彈試驗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內部政權。美國有足夠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系統,但是由於南北韓之間複雜的軍事協議,該系統的放置和使用(placement and access)構成了挑戰。

尹錫悅於週三當選韓國總統,此前他承諾會對朝鮮採取強硬立場,提倡減輕對華依賴,希望加入“四方安全對話”(Quad) 。

凱麥雷表示,中國和韓國存在廣泛的經貿聯繫讓人擔憂,“中國是打算在美韓之間製造裂縫,不戰而勝嗎?”。

除了中國與朝鮮,多位美國議員表達了對印度拒絕在聯合國投票譴責俄羅斯的關切。

不過,拉特納對美印關係保持樂觀,他指出,印度正尋求俄羅斯以外的多樣化的軍備來源、從美國購買武器,並且進行本土化生產。

“當印度在邊境面對中國挑釁時,美國迅速為其提供力量和情報。我們當時在努力改善信任和防務關係。那是一個'決定性時刻'。這不僅僅是關於印度準備好支持美國,美國也準備好支持印度。” 拉特納說。

錢納爾指出, 印太戰略最大的挑戰就是執行成本高昂,美國公眾和政府幾乎不會願意用自己的資源來匹配印太戰略的雄心。

“比如,美國知道為了建造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個體國家需要建立內在韌性。從實踐上看,這意味著改善經濟和賺取收入來支撐國家機構、軍隊和基礎設施。這些都需要錢和時間。 ”

她舉例說,在基礎設施上,美國和澳大利亞、日本發起了“三國基建投資夥伴計劃”(Trilateral Partnership for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以應對中國的“一帶一路”。但是過程非常緩慢,因為關鍵基建可以花費數十億,並且很難說服私營部門在發展中國家開工。

中俄若結盟,會否危及印太安全?

澳大利亞國家情報局局長希勒在3月9日的演講中,除了點明中國在印太地區的企圖,也將中俄關係形容為“令人不安的新戰略靠攏”,威脅自由民主秩序。

對此,珀斯美國-亞洲中心資深研究員錢納爾認為,中俄經濟水平相差甚遠,俄羅斯的戰略重心在歐洲而非印太,兩國合作空間有限。

“中俄都尋求支配各自的領域,並且要求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尊重。這就是兩國利益的起點和終點:中俄是截然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程度的國力。中俄唯一可能進行的'合作'就是同時向美國及其盟友施壓,製造一種雙重麻煩。那樣的話,現在似乎是奪取台灣的好時機。不過希望烏克蘭戰爭的教訓可以讓中國不敢這麼做。”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John C.Aquilino)3月9日在國會聽證會上指出,中俄關係目前只停留在權益聯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如果升級成為條約同盟(treaty alliance),將令人非常擔憂。

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拉特納也認為,中俄短期內不會形成條約同盟,但中國暗中支持俄羅斯的入侵,在國內審查反俄言論。如果中國繞過國際制裁、對俄羅斯提供經濟援助,或者給予任何軍事援助,將令人極為憂慮(extremely concerning)。

去年三月,美國前海軍上將菲利普·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國會作證時,做出中共會在六年內犯台的預測。

阿奎利諾週四(3月10日)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辦的另一場聽證會上說,習近平要求在2027年之前提前完成軍事現代化,種種跡象表明時間線在不斷縮短,他的力量在增強、耐心在減少。

“我無法預測(中國)攻台日期。我只知道現在要做好準備。”

阿奎利諾希望習近平可以從俄烏戰爭汲取三大教訓,那就是非法入侵會帶來巨大的生命損失、經濟代價和持續的國際譴責。

錢納爾認為,究竟烏克蘭戰爭可能會遏制還是刺激中國攻台,尚不明朗,中共黨內可能也有分歧,美國此時放棄戰略模糊未必是好事。

“有人認為,美國應該放棄對台戰略模糊並且畫出紅線,比如說明確羅列出中國對台灣採取什麼行動會引髮美軍的回應。然而,這不能保證改善局面。美國和盟友可能無法阻止中國用武力奪取台灣。現在美國和盟友最能做的最有用的事情,就是向印太區域提供比中國模式更加有吸引力的替代選項,打贏影響力戰爭。”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