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採訪手記:瞻仰英女王靈柩的人們


在英國白金漢宮外圍的綠園(Green Park,又譯格林公園),園內一角擺滿悼念女王的鮮花。(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在英國白金漢宮外圍的綠園(Green Park,又譯格林公園),園內一角擺滿悼念女王的鮮花。(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英女王的靈柩開放讓民眾瞻仰,連日來有數以十萬計的人排隊致敬。美國之音記者獲准入場採訪,作近距離觀察。

採訪手記:瞻仰英女王靈柩的人們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7:09 0:00

是甚麼讓人願意在倫敦街上排隊十二個小時,只為見到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的靈柩數分鐘呢?他們給的答案都大同小異,不外乎是感謝她一生對英國的貢獻,或者是他們來自前英國殖民地,又或是他們小時候見過英女王,於是去送英女王的最後一程。

長長人龍排隊瞻仰女王靈柩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27 0:00

英女王靈柩所在的西敏廳(Westminster Hall,又譯威斯敏斯特大廳))平日是記者前往國會各政黨活動的必經之路,也經常是記者與政治人物談話、交流資訊的地方。我以往一直沒有太留意它的歷史,今次這個大廳就成為了一個全球焦點,尤其是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公眾瞻仰靈柩這幾天長時間直播現場情況,令世上無數人都會記得這個大廳。

但是,一般民眾要到達這個大廳,可以說是要“勞其筋骨”。民眾要排隊前往西敏廳,在開放民眾瞻仰靈柩第二天的晚上,需要從五英里外的南華克公園(Southwark Park)開始,根據英國政府在網上公布的估算,足足需要九個小時才會排到進場瞻仰。在第三天,由於人數太多,到達上限,政府更決定截龍六小時,之後才再開放排隊。近日倫敦天氣開始轉冷,我自己亦有點流鼻水,民眾長時間排隊等候必須帶好禦寒衣物、暖水及食物,否則容易生病。

群眾排隊超過9小時到西敏廳瞻仰女王靈柩。
群眾排隊超過9小時到西敏廳瞻仰女王靈柩。

倫敦國會附近設有多重路障,除了警察後還有軍人,協助途人到不同地方,當中包括不少來自英國其他地方或者是外國的遊客。記者可以向英國國會申請以傳媒身份入場觀看情況,我獲安排在9月15日下午四時進入西敏廳,也花了一點時間向警察查詢如何到達接近隊頭的指定地點。場內的職員確定我在記者名單上之後,需要經過與機場等級相同的安檢,再到記者室等候。

英國國會外站着一些穿着“撒瑪利亞會”(Samaritans)綠色背心的義工,讓傷心的民眾可以傾訴。(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英國國會外站着一些穿着“撒瑪利亞會”(Samaritans)綠色背心的義工,讓傷心的民眾可以傾訴。(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在記者室裹,電視播放着英國廣播公司的新聞,以及直播瞻仰靈柩場內的情況,讓我準備半小時後進場時應該留意甚麼。跟我獲安排同一時間進場的,還有約10名記者及四名攝影師,當中有英國、美國及意大利的媒體。約定時間快到時,職員明確表示,場內氣氛莊嚴,切記要把電話轉靜音,因為有些瞻仰靈柩的民眾十分傷感,要小心注意。這讓我想起,國會外站着一些穿着“撒瑪利亞會”(Samaritans)綠色背心的義工,讓傷心的民眾可以傾訴,免尋短見。

經過國會內部的長長走廊,我到達了平日時常經過的西敏廳,已經換成了另一個模樣。記者獲安排在臨時搭建的高台上,一覽全個大廳,為時約45分鐘。這個高台用木和金屬支架搭建,牆身跟大廳原有的石磚花紋一致,想必是多年來為女王逝世作好的細致準備之一。

文字記者只獲許帶上紙筆,記錄現場情況。英女王靈柩在八角形座台上的正中央,蓋有王旗,上有王冠、十字聖球、權杖和鮮花,由10名侍衛守護。兩條人龍魚貫地不斷經過兩側,民眾經過多個小時排隊,或許只能見到靈柩五分鐘。

出席的民眾以中老人為多,亦有一些少年,包括身穿校服的。有父母亦帶同年幼的子女到場。身患殘疾的人有一條特別通道,由職員和照顧者協助。現場鋪有地毯,即使不斷有人行走,但連腳步聲都不會聽到,反而會聽到一點廳外的聲音。這種寧靜,更容易顯出民眾的情緒起伏,尤其是每隔幾分鐘就有女士飲泣,要用手或紙巾蓋臉,身旁的家人朋友需要上前安慰他們。途中有一名嬰兒突然放聲大哭,該父親看似甚為緊張,但職員就表示沒有問題。

在附近其中一個哀悼場合,經常見到一些西服上戴有徽章的中老年人哀悼英女王。(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在附近其中一個哀悼場合,經常見到一些西服上戴有徽章的中老年人哀悼英女王。(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在一個哀悼場合,自然不少民眾都身穿黑白衣服或素色的便服或西服,比較特別的是每隔幾分鐘就會見到一些中老年人的西服上戴有徽章,頭戴貝雷帽;亦有兩名神職人員,頸上戴有金色十字架,其中一人右手持有念珠。有些人經過靈柩時向其鞠躬或行屈膝禮、有些人劃十字架、有些人雙手合十,還有數名女士向靈柩獻上飛吻。

記者到場時,御林軍剛好進行每20分鐘一次的換班,期間職員會暫停民眾向前,直到換班在大約四分鐘後完成為止。在每一個步驟,包括新一群御林軍進場、原有的10人離場以及立正,大廳上面的守衛都會以木杖擊打地面兩次。最後,守衛站立時會全程微微地低頭,以示哀悼。在9月15日凌晨的一次換班,一名在靈柩前方的守衛身體搖晃,差點倒下梯級,再次企好不久後,就向前倒下。事發片段在新聞上流傳,有報道指御林軍一更六小時,長時間立正對身體要求高,暈倒是時有常聞。

皇室衛隊抵達西敏宮參與護靈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24 0:00
參與護靈的英國皇家衛隊離開巴士到達國會大廈。(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參與護靈的英國皇家衛隊離開巴士到達國會大廈。(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我離開西敏廳後,留在國會外觀察多一會,又遇上載着一群御林軍的巴士到埗,他們下車時,旁邊的民眾鼓掌迎接,其中一名御林軍揮手致謝。

之後,我聽見兩位老太太用廣東話談話,她們戴上紫色手帶,代表她們剛剛瞻仰完靈柩。我表明身份,問她們為甚麼來看靈柩,她們表示她們是來自香港的兩姊妹,已經在英國居住半個世紀了。她們說,她們十分尊敬在位70年的英女王,從去年一直擔心她的健康,今次是來送別一名她們相當熟悉的老朋友。她們在15日早上開始排隊,花了六小時才能進場,但這已經比起排隊十二小時輕鬆多了。

哀悼者瞻仰女王靈柩後紛紛從出口離開西敏廳(威斯敏斯特大廳)。(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哀悼者瞻仰女王靈柩後紛紛從出口離開西敏廳(威斯敏斯特大廳)。(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不久,有一名看來30多歲、說廣東話的男士過來呼喚她們,我以為可能是她們的親人。男士看着我,問老太太:“咦,這是你們的兒子嗎?”我心感有點奇怪,這位男士又是誰?兩位老太太就向我解釋,“啊,這是我們排隊時認識的新朋友,我們會一起去吃飯。”於是我就送別他們。想必在這幾天的哀悼期,還有很多這樣的相遇,讓新舊朋友同行。

當悼念者離開西敏廳(威斯敏斯特大廳)後見到的景像。(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當悼念者離開西敏廳(威斯敏斯特大廳)後見到的景像。(攝影:美國之音鄭樂捷)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