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賴清德定義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台灣恢復軍審制度嚴懲共諜


台灣總統賴清德2025年3月13日在台北就中國對台灣的滲透發表演說。 (照片來源:台灣總統府/法新社)
台灣總統賴清德2025年3月13日在台北就中國對台灣的滲透發表演說。 (照片來源:台灣總統府/法新社)
賴清德定義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台灣恢復軍審制度嚴懲共諜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25 0:00

面對中共對台灣軍隊日益加劇的滲透威脅,台灣總統賴清德3月13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正式宣布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專責處理現役軍人涉叛亂、洩密、利敵等重大案件。同時,他也首次在官方場合明確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強調中共正透過各種手段削弱台灣國防安全,甚至在台發展武裝組織,引發廣泛關注。分析家指出,此舉不僅是對近年共諜案激增的回應,也顯示台灣政府正採取更強硬的國安策略,以反制中共的"認知戰"與"法律戰"。

賴清德:共諜案三年增三倍

賴清德在會議中引述台灣國安局最新報告,指出台灣軍方中共滲透的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他表示,2024年因共諜案起訴人數共64人,是2021年的三倍之多;其中統促黨、復康聯盟黨、台灣軍政府等為中國發展叛國組織,佈建武裝力量的案例,在民主自由社會令人匪夷所思,但卻真真實實存在當前台灣社會。

他說:“中國更處心積慮對國軍進行滲透及間諜活動,去年涉及共諜案遭起訴的現役及退役軍人分別為15人及28人,合計佔共諜案比例高達66%。”

賴清德週四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表示,近來有現役、退役軍人被中國收買,出賣情報,甚至組建武裝力量,計劃傷害自己的國家和國人,這樣情況讓許多人感到憂慮。

台灣前空軍少校史浚程退役後赴中國發展,遭中共情報機關吸收,謊稱為美國智庫人員接觸現役軍人蒐集機密情報。


台灣陸軍校級退役軍官屈宏義長年在中國經商,遭中共策反在台灣發展組織,並在多處重要軍事要地拍攝外觀、繪製地圖及坐標,交付中方人員。

台灣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作戰研究發展室時任上校主任研究官向德恩,遭到退役同袍邵維強吸收,簽下向北京投降承諾書,此後亦以「老張」的化名刺探國軍的軍情。

台灣復設軍事審判強化懲治

為因應中國對台灣軍隊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賴清德表示,將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讓軍法官回到第一線,與檢調司法機關共同協力,處理現役軍人涉犯叛亂、利敵、洩密、廢弛職務、抗命等軍事犯罪之刑事案件。未來現役軍人觸犯《陸海空軍刑法》之軍事犯罪案例,將交由軍事法院審判。

另外,針對現役及退役軍人發表"效忠敵人"等各種嚴重打擊士氣的爭議言行,將修法增訂處罰,以有效維護軍隊的紀律。

2013年,一名即將退伍的陸軍下士洪仲丘在部隊中遭受凌虐致死,引發台灣公民社會對軍審制度的不滿,在經過立法院快速修法之後,軍人在非戰爭時期的犯罪案,不再由軍法機關處理,而是交由一般司法機關審理和起訴;惟戰爭時現役軍人犯法仍受軍事審判。

然而軍審制度退場不久後,台灣軍方發現“名存實亡”的軍法難以管教部隊,尤其軍人涉犯國安的案件被輕判更打擊軍心,因此不少專家學者也支持恢復軍審制度。

共諜輕判軍法官重新上陣

台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餘宗基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軍法官由軍事學院養成訓練,又長期身在軍中,對於機密案件的敏感度遠勝過民間法官。過去一些民間法官在審理共諜案時竟然只判處“貪污”罪,現在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讓軍法官回到第一線,主要就是杜絕輕判共諜的案例。

台灣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也說,軍法官具備部隊運作實務知識,能精準掌握軍事犯罪行為對軍隊戰力的影響,特別是在涉及軍事機密或特殊裝備操作規範的案件中,更能正確解讀技術證據。目前面對共諜案頻傳,一般法院審理軍人涉犯洩密、叛亂等案件時,往往因缺乏軍事專業背景而難以全面理解案情嚴重性。

餘宗基指出,軍法官判決明快,軍法的刑罰也重,對於遏止軍人犯罪能產生一定的效果。不過懲治共諜只是後端作為,接下來應該要將軍中的監察和保防體系整合,從前端防堵中共滲透。

他說:“台灣面臨的情勢是敵人鋪天蓋地的要對你滲透,實在沒有那個理由用一般太平盛世的心態去因應。恢復軍事法院這一步跨出去非常重要,再來就是強化軍中監察跟保防的整體力量,要把這兩股反制體解滲透的手段要整合起來。”


曾任台灣國防部新聞秘書的盧德允則認為,嚴刑峻法、強力羈捕,恢復軍事審判,並無法徹底解決共諜問題,重要的是要讓軍人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他指出,國軍就是要為中華民國而戰,意識形態的錯亂才是台灣的根本問題,與其事後怪罪那些意志不堅的退役和現役軍人投向敵人懷抱,不如檢討這塊土地怎麼會成為有利中共發展間諜組織的沃土。

盧德允向美國之音表示:“前面已經搞了一堆間諜了,你到後面才要想辦法處理,這叫治標沒有治本嘛!”

中國全方面滲透

賴清德另外提到,中國企圖讓台灣人民混淆自己的國家認同;將兩岸交流視為對台統戰的管道,在台灣內部區隔敵我,削弱敵我意識;要求、脅迫台商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利誘台灣青年赴中國發展,且不擇手段覬覦台灣人才、竊取關鍵技術,影響台灣的經濟安全。諸多手段已是台灣“逆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

由於賴清德明確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而軍事審判制度當初設下“戰時”回歸的前提,台灣社會因此瀰漫是否將開戰的不安感。

對此,台灣國防部法律司司長沈世偉中將星期四在記者會上明確否認現在是戰時,“如果現在是戰時的話,馬上就會恢復軍事審判制度。”

不過沈世偉也坦言,11年前軍法案件全面移由司法機關辦理,軍法系統僅剩戰時審判功能。如果軍法系統平時都沒有運作,戰時也很難一立即恢復功能,因此應修法維持平時正常運作的軍法系統,方可落實軍審平戰轉換的運作順遂。

沈世偉強調,未來現役軍人平時觸犯如違反效忠國家職責等罪,將受軍事審判;軍人所犯的若是一般犯罪案件,規劃仍由司法機關辦理。

在野黨批賴清德“準戒嚴”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則說,當賴清德稱“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兩岸恐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代表賴清德在法制上全面將大陸當成敵國,意圖模仿俄烏戰爭模式,藉由引戰、衝突取得通往台獨的路徑。

蕭旭岑表示,當年“洪仲丘事件”後,馬英九前總統推動軍事審判回歸普通司法體系的改革,如今賴清德走回頭路,更讓人質疑政府是否一步步推動恢復叛亂時期的軍法統治。至於行政部門可能的濫權,未來一步一步走向戒嚴或準戒嚴的方向,國人應該感到戒慎恐懼。

民眾黨則批評賴清德一聲令下要恢復軍事審判制度,面對重大的政策變革,缺乏社會討論。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用更清楚的輪廓回應台灣社會對國家安全的期望。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