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灣作者新書談香港政治變遷與爭議


台灣傳媒工作者陳奕廷最近在香港舉行多場新書發佈會,吸引不少香港大專學生以及中國大陸留學生參與。(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台灣傳媒工作者陳奕廷最近在香港舉行多場新書發佈會,吸引不少香港大專學生以及中國大陸留學生參與。(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台灣作者新書談香港政治變遷與爭議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4:08 0:00

有台灣作者最近出版新書,介紹香港政治環境的變遷與爭議,訪談了18位不同政治立場及背景的人物,包括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城邦論的學者陳雲等,讓對立的政治立場同時呈現。在香港舉行的兩場新書發佈會上,吸引不少香港大專學生以及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參與,探討雨傘運動後,香港的民主發展方向,以及最近廣受關注的中港矛盾、本土派思潮和反水貨客示威。

去年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以及香港的雨傘運動,經常見到「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標語,香港主權移交後實行一國兩制及爭取民主的經驗,越來越受到台灣人的關注。30歲的台灣網絡新聞主編陳奕廷,最近出版新書《傘裡傘外》,以大約兩年的時間,專訪香港18位跨世代與黨派的代表人物,從港府治理、地產霸權、中港矛盾到新生的香港本土運動,剖釋港人面對「民主回歸」的困惑與思索。

陳奕廷出版新書原因

陳奕廷最近在香港出席多場新書發佈會,講述他寫這本書的原因。陳奕廷表示,2012年7月他第一次來香港的時候,主要是了解一國兩制在香港的運作,因為當時台灣與中國的政商與社會交流越來越密切,很多台灣人都有焦慮感,但又提不出有效的辦法,他認為香港爭取民主的經驗可以作為借鏡。

台灣作者陳奕廷表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問題,令他下決心寫《傘裡傘外》這本書。(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台灣作者陳奕廷表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問題,令他下決心寫《傘裡傘外》這本書。(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陳奕廷說:其實香港正在爭取民主化的過程,這件事情本身對我的意義其實非常及時的,它也許會從新去理解如何爭取民主,如何面對中國、如何面對強權,這個過程也許可以豐富自己。

陳奕廷表示,他構思這本書的時候,梳理出幾個問題,包括政府的治理與普選;地產霸權與社會運動,以及中港矛盾,他閱讀大量資料後,以保持距離的、記者的角度去尋找相應的採訪對象,分析以上的問題。例如第一部談及「民主前夕的香港眾聲」,訪問了9位40歲以上跨黨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民建聯創黨主席、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以及親建制派的經濟學者、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雷鼎鳴等。

陳奕廷說:我在裡面嘗試著帶出,除了他們的身份對於我提出問題的觀點之外,我希望帶入一點這個社會(香港)的歷史脈絡給台灣的讀者,包括香港的讀者。譬如說,請曾鈺成談談愛國左派的背景,談他的心路歷程,談談六七暴動,然後請雷鼎鳴談談他們那一代人,從70年代到90年代,整個香港繁榮的過程,他們的感受,從這裡面也許會比較理解,這個社會上不同的聲音,它是怎麼來的。

陳奕廷認為,這種一代人,從一個人的故事帶出,不只是對於現代問題的回應,還有個人的生命軌跡,可以呈現很道地的香港本土故事給讀者。而第二部則訪問多位不同年齡的社運人士,包括學民思潮召集人、雨傘運動的學生領袖黃之鋒;並將兩位中港矛盾下不同立場本土觀的代表人物,城邦論作者陳雲,與前社運工作者陳景輝的對談一同呈現。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陳奕廷說:很多人問甚麼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問題,這個也是我起心動念、決定下決心去寫這本書。我在台灣聽到很多人,就是所謂的台派,即是台灣本土派、台派,大家對香港開始關心,因為香港的一國兩制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一些本土化、本土意識的萌發,所以大家就會很直接的去關注到一些很標籤化的事情,譬如說大家現在談到「城邦論」、談陳雲,但不一定真的理解陳雲,他們也許沒有好好看過一本城邦論,就我所知你在台灣是買不到任何一本城邦論,除非你上網去買。

除了談及寫書的原因,陳奕廷的新書發佈會也邀請傳媒工作者、社運人士以及學者出席,與讀者交流台灣太陽花運動的影響、香港經歷雨傘運動後,民主發展的方向等議題。有中國大陸來港留學生發問表示,太陽花運動那些層面影響到香港,或者香港的雨傘運動在經驗、模式上有借鏡太陽花運動﹖

來自台灣的香港《號外》雜誌主編張鐵志表示,台灣的太陽花運動與香港的雨傘運動組織者有一定的交流。(美國之音 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來自台灣的香港《號外》雜誌主編張鐵志表示,台灣的太陽花運動與香港的雨傘運動組織者有一定的交流。(美國之音 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張鐵志: 台港命運起點上有點接近

出席新書發佈會,來自台灣的香港《號外》雜誌主編張鐵志回應表示,台灣與香港的命運,在起點確實有點接近,都是從被殖民的國家交還給一個所謂的祖國,在台灣發生在1945年,從日本交還給中國,在香港發生在1997年,而在交還的過程中,人民都沒有辦法表達對自身的未來的決定。張鐵志認為,台灣的太陽花運動刺激到香港的年青運動者,而兩地的運動組織者也有一定的交流,不過,香港爆發的更強、更巨大,當中很多口號譬如「自己香港自己救」也是學台灣。

張鐵志說:我從來不覺得台灣教給香港,或者香港從台灣學到甚麼,可是某種交流確實是有意義的。第三我覺得對群眾是有某種情緒,就是年青人可以做甚麼的情緒,我想這種情緒肯定是有的。就好像台灣說的,1989年(北京)學運,跟幾個月後的1990年3月學運,是不是有某種連結,我的感覺肯定是有的,但不是很直接。

陳奕廷的另一場新書發佈會,邀請馬來西亞華僑,曾經留學台灣,現任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陳允中出席,與讀者探討雨傘運動後,香港社運界出現左右之爭,即是被指為大中華派的「左翼」人士,與城邦論、本土派的「右翼」之爭,對香港民主發展的影響。

陳允中表示,他十多年前來香港,曾經參與反高鐵、保衛皇后碼頭等的抗爭運動,他認為當時的本土思潮,有別於現在城邦論那種從族群分割,排斥中國大陸人士的反水貨客示威。陳允中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雨傘運動之後,今年初連續幾個星期日出現激烈的反水貨客示威,主要由於雨傘運動沒有讓港人爭取到更多的政治權利,因此出現更大的憤怒。

陳允中說:這些水貨客、自由行的群眾也沒有解決,還變本加厲,當然從「出氣」的角度,都要找個地方「出氣」嘛。所以我是覺得這一次他們(本土派)「出氣」然後他們的手段更激烈的原因,因為它加了雨傘運動的失敗的情緒在裡面,當然就會更生氣。可能與流動佔領、不被捕主義;投機、邊打邊走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反中國人的一種遊擊戰,也是很多不滿的總結合。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陳允中表示,雨傘運動後,香港本土派發起多次反水貨客激烈示威,是一種情緒發洩。(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陳允中表示,雨傘運動後,香港本土派發起多次反水貨客激烈示威,是一種情緒發洩。(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陳允中: 雨傘運動是走投無路的一種發洩

陳允中表示,雨傘運動在香港的標準裡面,已經是最激烈,佔領時間最長,打破所有的紀錄,但仍然找不到民主的出路,於是有人以「打人」等不道德、不文明的方式,就算傷害香港的核心價值都不管的方式去嘗試,可說是走投無路的一種發洩。陳允中不認同這樣的抗爭方式,認為會損害香港的國際形象。

陳允中說:我覺得是錯的,因為這種方式對香港長期以來的核心價值是一個很大的傷害,對於我們的民主運動是很大的傷害,對國際上我們香港人也會被孤立,海外的華人他們看不懂,覺得去香港很危險、排外,國際上很多人覺得香港怎麼變了,民主運動好像變質了,變成反大陸人運動,我們還要不要支持,是不是雨傘人都是這樣呢﹖

對於港府及北京當局面對多次激烈的反水貨客示威,仍然不回應示威者的訴求,取消或者調整深圳戶籍居民赴港一簽多行政策,陳允中表示,據他了解與深港同城化的計劃有關,這個計劃就是要鼓勵深圳居民與香港人可以在邊界自由流動,最後不知道會否取消深港邊界,反正要建立深圳、香港一小時生活圈,因此在中港融合的前提下,港人的不滿再激烈,北京當局都不會輕易取消一簽多行。

台灣作者陳奕廷最近出版的新書,專訪香港18位跨世代與黨派的代表人物,剖釋港人面對「民主回歸」的困惑與思索。(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台灣作者陳奕廷最近出版的新書,專訪香港18位跨世代與黨派的代表人物,剖釋港人面對「民主回歸」的困惑與思索。(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一位參與陳奕廷新書發佈會,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的中國大陸留學生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2014年9月她剛來香港讀書,當時學聯發起大專學生罷課,雨傘運動也在去年9月底發生,她覺得陳奕廷的新書與雨傘運動有關連,而她也因為雨傘運動改變了很多,感到與陳奕廷的新書也有奇妙的關連。

大陸留學生: 本土派示威是北京逼出來

這位中國大陸留學生表示,雨傘運動剛爆發的第一、二日,她感到相當震撼和興奮,但也為參與的學生感到難過。

中國大陸留學生說:可能是我們這一代有在極權社會生活的經驗,雖然說他們也了解六四,但是畢竟他們是在香港自由健康的空氣裡長大,不會像我們這樣親身可以看到、或者身邊的朋友可以體驗到那些恐懼。所以我覺得我是有中國的鉻印在我的身上,所以我看到他們很昂揚、很開心、很青春,充滿理想主義的樣子,我一方面覺得香港真是太好了,香港這個社會有這樣開放的環境,可以容納這些學生,可以讓他們開放性地成長、發芽,在大陸是完全沒有。

台灣作者陳奕廷最近在香港的新書發佈會主要在獨立書店舉行,他表示新書沒有在香港的大型連鎖書店售賣,包括香港誠品書店都沒有售賣。(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台灣作者陳奕廷最近在香港的新書發佈會主要在獨立書店舉行,他表示新書沒有在香港的大型連鎖書店售賣,包括香港誠品書店都沒有售賣。(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這位中國大陸留學生表示,她住的地方附近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反水貨客光復行動,她曾經擔心過會被示威者針對,但她認為香港本土派的激進示威,是因為北京的政策逼出來。

中國大陸留學生說:是的,其實也有逼我,是北京這樣的政策逼我由大陸來香港,跟著我又看到這麼多的事情,所以我就不想回去,其實都是北京推我的,如果我家真的好,我為甚麼不留在家裡跟父母一起﹖

這位中國大陸留學生表示,陳奕廷的新書對近年香港社會運動的歷史脈絡有較完整的分析,在目前同類的書籍中較少有,不過,她表示剛參與過雨傘運動,可能看不下建制派人士例如曾鈺成的觀點,要再過一些時間,等心情平伏再看。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