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經濟景氣不佳就業難 千萬高校畢業生恐成“新貧一族”


資料照:2010年7月13日在中國海口市舉辦的就業招聘會。會場擠得水洩不通。
資料照:2010年7月13日在中國海口市舉辦的就業招聘會。會場擠得水洩不通。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一場座談會上強調,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穩就業”來支撐中國經濟運行。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今年高校畢業生預估突破千萬大關,創下新高紀錄,加上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中國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恐更形嚴峻,甚或形成新的“無產階級”和“新貧一族”,“穩就業”將成為中國政府一大挑戰。

中國經濟景氣不佳就業難 千萬高校畢業生恐成“新貧一族”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0:58 0:00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1日在江西召開的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上表示,當前世界局勢複雜演變,中國疫情近期多發,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對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因此,為了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務必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穩就業、穩物價支撐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並表示要增強緊迫感,抓緊企業穩崗等政策。

這也是李克強繼4月7日主持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後,短短幾天內再次提及穩定就業,顯示中國政府的重視。李克強說,就業穩,民生才有保障,穩增長也才有支撐。他也強調,要落實企業穩崗政策,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

今年高校畢業生預估達1076萬

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達909萬,今年將首度突破千萬大關,預計迎來1076萬高校應屆畢業生,年增167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中國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受到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複雜嚴峻。他坦言,穩就業、保就業的任務非常艱鉅。

中國財新網4月11日報道,隨著六月畢業季將近,還有許多學生尚未找到工作機會。截至3月28日,在廣東省的一所大學,今年只有13.5%的畢業生找到了工作。有學生覺得合適的工作很少,在提供500多個職缺的校園徵才博覽會上,最後只向4家公司遞出簡歷。

從近來中國高校陸續發布的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以發現,大部分畢業生需投遞20至30份簡歷,經過層層篩選,可以拿到2至3個錄用通知。

《中國青年報》報道,上海交通大學調查,大學本科生平均投遞簡歷13.47份,獲得5.47個面試機會,獲取2.31份錄用通知,平均歷時2.52個月。南開大學畢業生平均投遞簡歷31.62份,平均獲得10.28個面試邀請,收到錄用通知3.01個。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生平均投遞23.34份簡歷,平均每人獲得2.92份錄用通知。

公務員職位受歡迎

在人民大學就讀文科專業的呂芃,因安全因素不願具名,她告訴美國之音,她其實不太清楚自己未來要做什麼,也不知道文科畢業後能找到什麼高薪的工作。她已投遞了四、五份履歷,獲得一、兩個面試機會,但因為薪水都很低,只有2000元人民幣左右,所以她還想要再找找其他工作機會。

她說,在找工作的同時,她也會去準備公職考試,畢竟公務員的工作比較安穩,也符合家人的期待。不過,呂芃也說,中國國考競爭很激烈,她沒有很大的把握,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另一位大四生阿祥,因覺得自己的學校不夠好,怕影響學校聲譽而不願透露姓名。他對美國之音說,他就讀的是技術研發類,畢業後希望能進到互聯網大廠工作,因為即使將來被裁員,從大廠出來的人出路也多,不怕未來找不到工作。他說,如何能跟其他名校生競爭,脫穎而出,搶到進入大廠的入場券,是他覺得最困難的地方,所以他每天都在研讀相關知識。

他並表示,他身邊很多學習計算機和網絡專業的同學都選擇轉行去考公務員,因為一般公司的薪水太低,不過,他承認,公務員考試競爭又太激烈,所以如果真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有人乾脆選擇繼續讀研究所。

有分析人士說,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和國際情勢的變動下,中國經濟增長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

日本最大的投資銀行野村控股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說,中國經濟正面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嚴峻的下行壓力,預計中國2022年的GDP增長率為4.3%,此前,北京設定的5.5%增長目標很可能無法如願。

就業市場困難的多重因素

台灣世新大學前國際事務處處長吳巨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事實上,中國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後,不少供應鏈轉移到東南亞,對中國經濟已造成一些影響。除此之外,房地產和教育等行業監管造成市場緊縮,“反壟斷法”和“共同富裕”又使得互聯網大裁員,減少招聘,這些都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台灣世新大學前國際長吳巨盟。 (吳巨盟提供)
台灣世新大學前國際長吳巨盟。 (吳巨盟提供)

他表示,就業市場與應屆畢業生的供需結構不匹配是另一個原因,例如初級製造業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但大學畢業生不願意應徵;大學生想做的是高科技製造業,但實際上中國產業升級的能力又不足。

他說,正是各種“黑天鵝”和“灰犀牛”的因素加總在一起,才會使得近來不管是習近平還是李克強,都在各種場合不斷強調穩定就業的重要性。

吳巨盟表示,回溯到2018年,當時中國就已經提出“六穩”(穩定就業、穩定金融、穩定貿易、穩定外資、穩定投資、穩定預期),到2020年,又改成“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這當中的改變可看出一些端倪。

他說:“中國從原本的六穩,現在變成六保,那也代表中國官方原本的經濟預期還算是維穩的概念,現在卻變成是保一個底線,也就是說預期這個經濟狀況可能是不好的。中國經濟現在其實受到這些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影響,工作機會相形之下已經變少了。”

曾任教中國華中師範大學、現台灣國立聯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蕭衡鐘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或可溯及到更早的1998年高校擴招政策,使得當時的高校畢業生數量驟增,到了2003年第一屆擴招後的就業市場,就已出現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現象,至今大批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與“蟻族”(如螞蟻般勤儉地在大城市邊緣生活的低收劣居大學畢業生群體)低度就業的問題仍未獲改善,未來隨著畢業生人數破千萬,這個問題恐會更加嚴峻。

一胎化導致就業緊迫性缺乏

他認為,服務業低度發展導致勞動需求不足,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之一。一般來說,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流向大都偏重服務業,但是,目前中國除了一般的餐飲業、零售業以及網際網路等開放民營企業進入外,大部分的服務業部門都由國有資本把持或佔主導地位,例如金融、教育、傳媒、交通、電信等,近來有緊縮的政策傾向。這些因素導致中國服務業發展落後於經濟成長,服務業創造的職缺少了,自然無法吸納相關就業人口。

曾任教中國華中師範大學的蕭衡鐘。 (蕭衡鐘提供)
曾任教中國華中師範大學的蕭衡鐘。 (蕭衡鐘提供)

蕭衡鐘表示:“同時,中國現今大部分獨生子女(一胎化)畢業生缺乏就業的內在緊迫性,獨生子女家境往往較為優越,希望找一份舒適、體面的工作,因此強烈的物質追求必然會造成選擇職業的狹窄,以及失業的隱患。”

他說,中國曾做過相關研究,發現“不能在畢業前簽約就業”的畢業生中,就有四成左右把“對方提供的條件不理想”作為無法簽約的理由。

公務員的雙重壓力

有分析人士說,在找不到工作後,有不少畢業生回過頭去報考公務員,求個穩定,這反映了就業市場的困難,但考公務員也不見得會比較輕鬆。

吳巨盟說,在2003年,中國公務員考試平均16個人搶一個位子,比率是16:1,但今年的比率是68:1,甚至有些法律部門是兩、三百人報考才錄取一人,競爭十分激烈。另一方面,中國公務員現在普遍減薪兩到三成,福利減少而且很多都遇缺不補,公務員職場也面臨很大壓力。

吳巨盟說:“中國現有的這些公務員,他都沒有辦法支付薪水,甚至要降薪了,所以他就算有遇缺,他也傾向於就比較不再補人,所以我說是雙重的壓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7月中國16歲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達16.2%,而目前有兩億人正在從事“靈活就業”。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家政人員和網紅、直播主正是“靈活就業”的代表。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青年學生中,有人會想要在找不到工作後去打零工,但也有人認為“靈活就業”是自損前途,寧願多花點時間明確地找出自己的興趣點、發展方向並配合當前主流發展趨勢,朝著目標邁進。

靈活就業 無奈選擇

蕭衡鐘說:“靈活就業實際上就是沒有工作,感覺兩種解釋都有,享受自主也有,無奈選擇也有,但或許更多的是無奈,整體上還是一個就業市場比較凋敝的表現。”

吳巨盟表示,靈活就業就是所謂的臨時派遣工或是短期契約工,整體福利並不佳,工作也相對不穩定,因此可能會變成中國新的“無產階級”和“新貧一族”。

他說,中國政府對此非常重視,因而提出一些相關政策,比如設法提供醫療保險、社保補貼,或給予一些培訓和創業擔保等,目的就是希望這些“新無產階級”不要危害到社會穩定,成為社會新的問題。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