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中官員仍在磋商“拜習會” 專家嘆:與中國“共處”不易


美國總統拜登從白宮通過視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2021年11月15日)
美國總統拜登從白宮通過視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2021年11月15日)

白宮官員表示,美中兩國仍在努力籌劃拜登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二十國集團峰會(G20)面對面的會晤。此外,10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中共二十大後首次通了電話。分析人士認為,這顯示美中雙方都有重新接觸的意願,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美中要找到“共處之道”依然很難。

美中官員仍在磋商“拜習會” 專家嘆:與中國“共處”不易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4:53 0:00

美中都表達重新接觸的意願

距離G20峰會還有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科比(John Kirby )在星期二(11月1日)的記者會上說:“我們仍在研究拜登總統和習主席之間可能會晤的方式……,如果我們能確定安排到時間表上,一定會在適當的時間宣佈。”科比還強調,美中兩位領導人已經進行過五次通話,“拜登總統和習主席的溝通渠道保持暢通。”

同一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Ned Price)說,除了最高領導人的雙邊會晤之外,美國還希望美中各層級官員能夠舉行會晤。

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國外長王毅通話後各自發表的聲明中,雙方也都明確地表達了希望重新接觸的意願。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聲明,布林肯和王毅“討論了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和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關係的必要性”。在中國外交部公佈的聲明中,中國說:“推動中美關係重回穩定發展軌道不僅符合中美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中國外交部的聲明沒有提到“保持溝通”。不過,10月26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向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宴致賀信時說:“雙方加強溝通和合作,有助於推動世界增加穩定性和確定性,有助於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他還說:“中方願同美方一道努力,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找到新時代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是,10月28日,在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履新近八個月後,王毅終於接受了伯恩斯的“到任拜會”。

有人將美中之間重新燃起的接觸意願看作是美中關係解凍或是回暖的跡象,但是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拉賈瓦利基金會亞洲研究所主任安東尼‧賽奇(Anthony Saich)認為,與其說這代表了兩國關係的解凍,不如說兩國都意識到了保持溝通的必要。

“如果我們回想與蘇聯的冷戰時期,那時候,總是有人認識到保持溝通的重要性,並為此設置了通道,設置了護欄和措施來防止關係極端惡化。在我看來,這更像這種情況。儘管關係日益緊張,但必須保持某種程度的溝通。”

他認為,如果拜登總統與習近平能夠會晤,會晤本身就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因為這至少表示,兩國高層有一定的溝通,也可能開始為雙邊關係制定一些規則,免得失去控制。

美中依然視對方為威脅和挑戰

美中關係正處於兩國建交以來的最低谷。由於貿易戰、新冠疫情、香港和新疆的人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問題,美中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八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中國進行環台軍演後,美中關係更是跌入谷底。

儘管雙方有溝通的意願,但美中依然視對方為威脅和挑戰。在星期二美國國務院的記者會上,發言人普賴斯說:“(中共)黨代會並沒有改變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態度。我們在黨代會之前就說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因為它是唯一有意圖,也是越來越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對手。”

10月12日,在中共20大之前,拜登政府出台國家安全戰略,稱中國是“對美國來說是後果最為重大的地緣政治挑戰。”10月27日,在美國國防部公佈的2022國防戰略中,中國是“今後幾十年裡後果最為重大的戰略競爭者”;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出台了迄今為止最為嚴厲的針對中國的芯片技術和產品出口管制措施。

在習近平的二十大報告中,雖然沒有點名美國,但哈佛大學的賽奇認為,報告所用的言辭,“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冷戰思維”、以及“干涉別國內政”實際上是暗指美國。習近平二十大報告發出嚴厲警告:“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專家們認為,這些考驗和挑戰指的是美國帶來的或是美國所支持或是參與的挑戰和考驗。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楊大力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雙方亮明立場,互相知己知彼,其實也是一種好事,因為這可以減少誤判。

“即使是在冷戰時期,美俄之間的關係,不管是枱面上的溝通,還是背後的溝通,一直相對來講相當正規化,特別是在古巴導彈危機。雙邊尤其是要避免誤判。兩國如果發生誤判,後果非常嚴重。”

他甚至認為,1990年代到2008年左右,美中關係不斷向好的態勢,應該是歷史的偶然,不是正常的情況。

中國:責任全在美方

到目前為止,雙方都沒有顯示出要為美中關係的改善作出讓步跡象。布林肯和王毅通話後的聲明也擺脫不了美中近年來的慣例--各說各話。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聲明,布林肯談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及其對全球安全和經濟穩定構成的威脅,並談到海地不斷惡化的人道主義和安全局勢,以及繼續開展協調行動,為海地人民提供支持的需要。

根據中國外交部聲明,王毅用了很大的篇幅來歌頌中共的“二十大”。王毅向布林肯說了所謂的“兩個確立”,並勸美方“認真研讀二十大報告”。他說:“中國的內外政策公開透明,戰略意圖光明磊落。美方不要再戴著有色眼鏡主觀臆測,更不要讓意識形態偏見蒙蔽雙眼。”

中共聲明中的另一個重點是王毅要求美方應停止對中共“遏制打壓的做法,不要為兩國關係製造新的障礙”,他說美方“嚴重違反自由貿易規則,嚴重損害中方正當權益,必須予以糾正”。聲明對俄烏戰爭簡單帶過,對海地隻字不提。

日本《外交官》雜誌的解讀是,王毅要傳達的第一個訊息是,美國不要期待中國會改弦易轍,“美國必須學會與中國相處,接受中國的本來的樣子”;第二個訊息是,改善美中關係的責任完全在美國。

10月28日在與伯恩斯會晤時,王毅說的更加明確。“中美誰也改變不了誰,美方不要再試圖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打交道,不要總想著打壓遏制中國。”“從實力地位出發”是拜登政府多次提出的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

10月27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被問到美國防長奧斯汀稱試圖重開兩國軍事溝通渠道時直指,當前兩軍關係面臨嚴重困難,責任完全在美方。

與中國“共處”難,合作更不易

自奧巴馬總統第二任期後期開始,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了轉變--從歡迎中國崛起、幫助中國融入到國際秩序中轉變到遏制中國。

麥艾文(Evan Medeiros)曾在奧巴馬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中、蒙、朝事務,並擔任過亞洲事務高級主任。他最近在華盛頓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有關中共二十大和美中關係的研討會上說,美國的對華政策中遏制的成分確實在增加。不過,他認為這只是美國對中國的野心作出的反應。

“隨著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它的外交、軍事以及經濟野心也越來越大。我在白宮工作的時候,正好是中國從胡錦濤時期過渡到習近平時期,我幾乎是目睹了他們一天一天的變化。中國逐漸在改變,現在的領導人有更大的野心。他們想讓中國變得強大,有更大的緊迫感,對風險和摩擦也有更大的容忍度。”

不過,他又說,這並不代表美中無法共存,只是找到這樣共存的方式比較困難。

他說:“現在,這是否排除了共存的可能性?不,並沒有。但要弄清楚什麼樣的政策才能與(中國)共處很困難。他們的表述,他們要求我們尊重他們的核心利益,西藏、 台灣、 新疆等,所有這一切都讓共處非常非常非常困難。所以我認為我們離那個還很遙遠。”

麥艾文說,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曾經很努力地在各種戰略對話會議上尋找與中國合作的機會,但是中國人似乎並不真正感興趣。他說,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中國變得越來強大後,中國人似乎對外交對話和合作並不感興趣。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2021年3月拜登政府上台後不久曾經這樣描述過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框架:“該競爭時競爭、能合作時合作、必要時對抗”。

張彥(Ian Johnson)是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的資深研究員,曾經擔任《華爾街日報》北京站站長。他最近在外交關係協會一次有關美中關係的研討會上,在回答美國之音記者提問時說,美中未來在氣候變化以及其他問題上進行富有成效的長期對話空間不大,因為中國會把這些合作當成籌碼,要求美國在中國視為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改變政策。

他說:“中國人仍然傾向於將此視為他們對美國的幫助。(他們認為)討論氣候變化是我們想要的。只要我們不談新疆、西藏、台灣、南中國海,他們都願意。就像我們前面提到佩洛西議長訪問台灣的情況,他們願意在這些問題之間建立某種形式的聯繫。如果我們繼續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某些行動,他們很樂意切斷這些對話,儘管我們告訴他們繼續這樣的對話,符合雙方的利益。如果我們在中國定義的核心利益問題上少些行動,那麼它會更願意重新審視這些對話。”

張彥說,美國人的看法不同,在諸如氣候變化之類的問題上,美國傾向於將其視為符合雙方利益的事情,因此,即便兩國在技術領域、在台灣問題上存在分歧和激烈競爭,但是,依然可以合作。不過,中國不同。佩洛西訪台後,中國切斷了美中之間的軍事聯繫,包括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取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等。

哈佛大學的賽奇認為,北京和華盛頓的傲慢和自大以及各自國內的氣氛使得兩國的共存變得更加艱難。

“北京和華盛頓,這兩個首都都非常的傲慢和自大。而且我認為問題的一部分原因還在於兩國的國內政治,這使得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先採取行動,因為這可能被解釋為做出讓步,會導致國內批評。現實是,這讓它變得非常艱難。”

中國在為與美國對抗做準備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主任林洋(Bonny Lin)最近在談到美中關係時說,北京對與華盛頓的合作前景也不感到那麼樂觀。她說,這在習近平的二十大講話中也有體現,她認為側重於“和平共處”而不是“合作”。

她說:“至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中國在提到大國關係時並不覺得需要強調和平共處,這說明當中國展望未來時,它實際上相信和平共處、避免與美國發生危機或衝突的前景實際上越來越困難了。”

非但如此,她還認為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正在為與美國對抗做準備。

《華爾街日報》最近的一篇文章也在說,執政十年來,習近平發起了一系列行動,加強中國的軍事力量,重構經濟,並重塑社會,以確保中國在與西方的對抗中獲勝,或至少能夠經受住這種對抗。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