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美經貿關係熱絡再談TIFA 但加入IPEF可能性不大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與台灣行政院經貿總談判代表鄧振中4月18日舉行視頻會議,就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的推展交換意見。有專家認為,拜登政府有意提升台美經貿往來,但是台灣加入美國5月啟動之印太經濟框架的可能性不大。

三機制提升台美經貿合作

台美經貿關係熱絡再談TIFA 但加入IPEF可能性不大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13 0:00

台灣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官員4月19日表示,在駐美代表處努力促成下,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舉行視頻會議,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也參與。台美雙方在會談中,就去年6月30日第11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TIFA)會議舉行以來,雙邊工作的進展交換意見。

美台TIFA會議在特朗普時代暫停,睽違5年後於去年6月重啟。台美雙方就供應鏈、貿易便捷化等10大議題達成初步共識。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照片提供: 李淳)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照片提供: 李淳)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前年底台灣宣布進一步放寬美豬與美牛進口規範,被美國視為重要貿易障礙的因素出現變化,是重啟會議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拜登政府更利用其他兩個平台使台美經貿關係升溫。

他對美國之音說:“特朗普時代與台灣設立了TIFA之外的另一個對話機制,叫做'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conomic Prosperity Partnership Dialogue, EPPD)。拜登當選總統時,有人質疑拜登是否會延續這個機制,而拜登上台後很快地就召開第二次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除此之外,拜登政府在去年12月又創造了第三個叫做'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echnology Trade and Investment Collaboration, TTIC)的對話平台,這是拜登政府有意將台美經貿往來升級的跡象。”

李淳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今年所公佈的貿易政策議程(Trade Policy Agenda)一開始即提出11個未來推動政策的重要經貿夥伴,台灣名列其中,足以見得拜登政府正致力於維護並提升台美貿易關係。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對美國之音表示,拜登政府的經貿政策具有建設性,較少強調懲罰,而重視新關係的拓展,台美經貿的推展可從此一脈絡觀察,但進行速度偏慢。

他說:“拜登在2021年1月就任,如今超過一年了,台美經貿關係的進展似乎不如預期地來得快,到現在也不見具體的進度。客觀來看,與台灣提升經貿關係對美國的獲益有限,台灣則可以獲得政治與經濟的雙重效益。如果台美簽訂TIFA,等於是讓台灣在國家承認上更加明顯,有自由貿易與國家地位的確認或是強化。美國不需要強化國家地位,而對美國來說,與台灣的自由貿易相對不算重要。”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照片提供: 張國城)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照片提供: 張國城)

張國城指出,台灣應該仔細盤點台美TIFA的進程為何未如預期的速度,如此才能調整往後提升台美經貿關係的方式。

台灣加入新框架希望可能落空

當被記者問及關於4月18日台美有關TIFA進展的會談中是否觸及美國即將公佈的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台灣經貿辦官員沒有表示。

面對中國在亞太地區持續擴張的勢力範圍,拜登在2021年10月提出印太經濟框架構想,之後的幾個月美方高官相繼造訪亞洲,已與日韓澳和新加坡等IPEF潛在合作夥伴進行諮商。

2022年2月11日白宮正式發布美國印太戰略(US Indo-Pacific Strategy),IPEF也被納為落實區域繁榮目標的重要倡議之一。

《日經亞洲》4月8日報導,美國商務部負責亞洲事務的官員表示,美國可能最早將於5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

該框架成立的目的,被認為是製衡中國,這與台灣當局近年“親美抗中”的政策主軸相同,台灣總統蔡英文也多次表示要積極爭取參與該框架。美國眾議院3月30日由200位跨黨派眾議員聯署致函拜登政府,表達支持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框架。

對此,戴琪3月31日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僅表示尚在討論中。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台灣不被邀請加入印太經濟框架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中,因為過去一個多月以來,已經有美國前任高官表示台灣的加入將引起東盟等國家的擔憂。

他說:“最近美國智庫CSIS公佈了一項有關印太經濟框架的報告,其中訪問了許多東盟與南亞的伙伴。這些夥伴國理解印太經濟框架為美國抗中計劃的一部分,因此不會讓中國參與,但是希望盡量對製衡中國的部份保持低調。有些國家表示台灣的加入會使抗中的意味過於強烈,增加他們參加的憂慮。”

李淳指出,東盟一些分析質疑印太經濟框架尚缺具體政策,也不確定能否有效執行,美國為了減少推動該框架的變量,現階段很有可能順應各國的擔憂而不邀請台灣加入。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也認同這個看法。他表示,目前任何新的國際架構只要有台灣可能加入的消息,許多成員國就擔心被中國抵制,因此望而卻步。

他說:“中國現在是印太地區最大的貿易體,每個國家都希望在貿易上與中國溝通,而且許多國家與中國尚有貿易爭端待解決。台灣進來這個框架,其他國家就會顧慮中國的態度,對他們加入的意願會有影響。雖然美國不見得那麼在意被中國抵制,但是如果其他國家不加入這個多邊框架,只剩下台美兩個成員,也缺乏意義。”

張國城指出,美國與許多國家都有貿易協議,是世貿組織或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國際經貿組織的主要成員,又是一個負責任的行為者,若是單獨與美國對話,並不需要透過多邊貿易框架執行。因此美國推動印太經濟框架的需求本來就不高,才一直拖延到目前尚未見到具體政策,讓東盟國家質疑。這個階段為了讓台灣加入而影響其他國家的意願之可能性非常低。

中國伺機而動台灣或有彈性空間

2021年6月30日美台TIFA重啟,中國外交部即重申"一中原則",強調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今年4月18日戴琪與鄧振中的視頻會議引起各界紛紛議論,中國又會有什麼樣的實際行動。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認為,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獲得相當大的戰略空間,國際局勢與美國盟邦的不穩定因素可能對中國有利。

他說:“中國目前判斷在美中貿易爭端方面,美國並不想增加與中國的歧見或是衝突,爭端得以暫時擱置。再者,中國可能會利用其在俄烏之間的態度形成新的軸心,因為俄羅斯的行為給周邊想要破壞現狀者很大的鼓勵,現在巴基斯坦、土耳其、朝鮮都在蠢蠢欲動。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接下來幾個美國盟邦的大選都會有變量,例如法國大選,特別是5月底的澳大利亞大選,現任總理莫里森的民調大幅落後,如果換成工黨執政,對美國的印太戰略的影響足以抵銷韓國新總統上台。”

張國城認為,目前中國不會有很大的動作,會坐等幾個重要的國家政治出現重大變化,再找適當的時機出手。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無論是否為經貿組織,中國對於台灣參加任何國際組織的態度都是一致的反對。

他說:“隨著中國經濟力量的升級,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自然也就增加了。中國對於台灣參加任何國際經貿組織的反對態度明顯,以台灣的機會而言,真正的關鍵是其他國家對於中國排斥台灣之立場的響應。最近這幾年有許多國家即使知道中國反對,還是願意啟動一些對話或是合作的可能性,例如日本、澳大利亞等。因此在中國態度不變的條件下,台灣還是有爭取合作的空間。”

李淳指出,印太經濟框架並非傳統的經貿組織,沒有規範僅成員國才有的權利或義務,為台灣提供了相當彈性的空間,未來台灣以台美雙邊貿易協議或與其他國家的雙邊協議參與合作,不無可能。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