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年終報導:川普治下的美中關係起伏不定


美國總統川普(左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美國總統川普(左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年終報導:川普治下的美中關係起伏不定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3:46 0:00

在美國總統川普入主白宮將近一年的時間裡,美中關係經歷了不少起起伏伏。在執政初期,川普對美中關係的基石提出挑戰;4月初,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成功的舉行了海湖莊園峰會後,美中關係得以穩定下來,進入所謂的“蜜月期” 。這種以合作為主的大氛圍在川普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達到高潮。但是川普政府剛出台的國家安全戰略把中國視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與威脅,為美中關係增添了新的變數。

美中關係像過山車

2017年這一年的美中關係用過山車來形容似乎並不為過。在競選期間,川普對中國進行了激烈的言辭抨擊,表示要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徵收高達45%的關稅,他還誓言在就任第一天就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就任後,儘管川普沒有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也沒有對中國收高額關稅,但是他打破外交慣例,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並對“一個中國” 這個中美關係的基石提出挑戰,令美中關係陷入動盪。

海湖莊園峰會穩定美中關係

4月初,在白宮高級顧問、川普女婿庫什納的推動下,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湖莊園成功的舉行了首次峰會。兩位領導人同意在外交與戰略、經濟與貿易、執法與網絡以及人文領域建立高層對話機制。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12月12日在大西洋理事會上發表演講時特別強調了建立這些對話機制的重要性。

他說:“在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方面,我們現在有一個非常活躍的機制,在這個機制之下,我們可以把非常複雜的問題放在桌面上來談。我們有不少的分歧,包括南中國海以及中國在這裡的島礁建設,把它們軍事化,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在該地區的盟友以及自由與開放貿易。”

在這次峰會上,雙方還就北韓核問題達成了重要共識。

蒂勒森表示,北韓問題是美國新政府與中國進行首次接觸的問題,而且雙方在這個問題上找到了可以合作的東西,因為美中兩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政策是一樣的,而且目標也是一樣的,這給雙方提供了一個從一開始就以積極的方式進行接觸的平台。

美國對華態度轉向強硬

但是,川普總統後來在北韓問題上對中國感到失望,認為中國對北韓施壓不力,因此對中國的態度轉趨強硬。

就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香港慶祝香港回歸20週年之際,美國政府批准了價值14億美元的對台軍售計劃,把中國列為人口販賣問題最惡劣的國家之一,並對與北韓做生意的中國丹東銀行等公司和個人實施制裁。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批准了美國政策上的一個改變,允許美國海軍船艦定期停靠台灣的港口。

川普總統還下令對中國的很多投資和貿易做法展開調查,包括對中國的一些進口產品進行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

華盛頓智庫國際與戰略研究所亞洲事務高級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由於兩國在諸多問題上存在分歧,摩擦在所難免。

她說:“美中關係中出現更多的摩擦和競爭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摩擦將會體現在台灣、北韓、南中國海以及貿易上。在這些領域出現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博卡斯:經驗不足與內部分歧導致缺乏清晰的對華政策

一些批評人士認為,川普總統上台後缺乏一個清晰的對華政策,也沒有專人負責對華關係,因此給雙邊關係注入了不穩定因素。

川普上任後離任的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Max Baucus)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川普政府缺乏清晰的對華政策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缺乏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

他說:“坦率的說,川普總統和他手下的人在如何對待中國的問題上沒有什麼經驗,有幾個人例外,但基本上沒有經驗,川普總統顯然是這種情況。因此對他來說,制定一個對華政策是很困難的。”

這位前資深民主黨參議員說,川普政府內部在一些問題上的分歧使得他們制定一個清晰的對華政策更加困難。

他說:“這屆政府在貿易問題上有很大的內部分歧。川普政府應當在這個問題上更強硬呢還是應當通融一些呢?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因此目前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對華政策。這是個問題,因為中國從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往遠處看,有遠見,但美國不是這樣。美國一直是臨時性的,它作出反應,而沒有長期的願景與目標,沒有長期的規劃。”

哈德利:把餐桌佈置得不錯

不過,小布什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Stephen Hadley)對川普政府在對華關係上的處理作出了比較積極的評價。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在與中國打交道和對付北韓的問題上,我認為他們把餐桌佈置得相當不錯。我認為他們還沒有把飯菜端到桌子上來或是吃了這些飯菜,但準備工作做得相當不錯。”

川普訪華前美對華戰略逐步成形

與此同時,隨著川普政府完成對中國政策的評估,它的對華戰略也在逐步形成。

10月18日,蒂勒森國務卿在出訪印度和巴基斯坦之前在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了旨在對中國進行平衡的印太戰略,即通過提升美國與印度的戰略夥伴關係,並借助美國的傳統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亞,來確保印度-太平洋地區是一個日益和平、穩定與繁榮的地方,以使它不成為一個混亂、衝突和掠奪式經濟的地區。

蒂勒森在大西洋理事會的演講中明確表示,這個戰略是建立在美國對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一些看法的基礎上的。

他說:“我們的理解是,中國的'一帶一路'是他們不得不繼續其經濟發展的政策,我們的政策不尋求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但是在我們看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應當在國際規則與規範的體系下進行,而'一帶一路'似乎要界定它自己的規則與規範。”

川普訪華,但美中關係並沒有進入新開端

11月3日,川普總統開始他任內的首次亞洲之行,在訪問了日本和韓國後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在中共19大後進一步鞏固了權力並成為自毛澤東以來最有權勢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以“國事訪問+” 的高規格接待了川普,給足了他面子。川普也對習近平表示了高度的讚賞,對他的溢美之詞讓一些美國人都感到震驚。

除了各種排場以外,美中雙方簽署了價值2500億美元的經貿合作協議,並在雙方都高度關注的北韓等問題上也深入交換了意見。

川普認為,他的這次訪問取得了巨大成功。北京也對川普的這次訪華做出高度評價,認為它推動美中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開端。

不過,美國的一些中國問題專家並沒有那麼樂觀。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常駐學者史劍道說,習近平試圖奉承川普,但是這不會奏效。他認為,到明年1月,川普對中國的這次訪問將會被人忘記。

他在川普結束訪華後對美國之音說:“我懷疑美中關係會進入一個新時期,但如果有的話,它可能不會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喜歡的新時期。”

從目前事態的發展來看,史劍道的這種預測是對的。

在離開北京後,川普在越南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工商界領袖峰會上發表的演講中針對中國的貿易做法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認為,川普的這個講話是美國將不再猶豫動用它巨大的“經濟槓桿”來迫使其他國家改變行為的新時代的開始。

他在一份聲明中說,“總統大聲並清楚的說了:貿易受到大量國家干預、補貼、關閉的市場以及重商主義的時代正在結束,帶來市場結果以及更大繁榮的自由、公平和互惠貿易即將發生。”

在川普總統結束亞洲之行回到美國後,美國商務部接二連三的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工具箱、鋁箔和硬木膠合板等產品徵收高額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正在對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的做法展開正式調查。

與此同時,美國參眾兩院提出了限制外國資本對美國的技術公司和基礎設施進行投資的法案,主要針對的對象就是中國。

由於對中國在市場自由化方面步伐緩慢甚至出現倒退,美國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決定停止海湖莊園峰會上建立的美中全面經濟對話。

薩特:美中關係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政治學教授羅伯特•薩特(Robert Sutter)認為,川普與習近平之間的個人關係也許會推動兩國關係的發展,起到中方所說的“戰略引領”作用,但是他也指出,川普具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從他如何對待司法部長以及其他一些支持者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在他看來,美中關係將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奧巴馬真的珍視美中關係。我還沒有看到川普真的珍視美中關係。他需要跟中國過得來,如此等等。珍視這個關係本身是一個固有的好處。我不認為川普持這種看法。”

他還認為,習近平的一些做法,包括他在中共19大上發表的報告,也使美國對中國更為警惕,並使關係處於一種惡化的模式。

他說:“我認為,他的如此高調並決意擴大影響力有其不利方面。這就是,他使他的近鄰非常緊張,也使美國更關注他的雄心壯志究竟是什麼。所以我我不認為這符合他的利益。”

美國外交建制派相當一部分人也認為,習近平在中共19大上發表的報告使他們清楚的認識到,美國過去幾十年有關中國的一些假設是錯誤的,即中國的經濟繁榮最終會導致它走向民主化並成為美國構建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一部分,他們在19大報告中看到的是習近平挑戰現有國際秩序並以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來取代西方發展模式的企圖心。

11月14日,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黨鞭、來自德克薩斯州的共和黨參議員科寧(John Cornyn)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的演講中表示,中國的崛起對美國國家安全是一大嚴重威脅。他說,中國的一黨專政集權體制、軍事上的挑釁與擴張以及加大科技投資追趕美國的科技優勢這三個方面都對美國構成威脅。

美國安戰略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

在這種背景下,川普政府12月18日正式推出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該戰略不僅把中國與俄羅斯看作是美國在軍事、經濟和信息領域的戰略競爭者,而且認為中國在意識形態和政治上都是美國的威脅。

藍普頓:美中關係進入第三階段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學院中國研究主任藍普頓教授認為,這份國安戰略標誌著美中關係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美國再次把中國主要定義為一個戰略競爭對手。在他看來,美中關係的第一個階段是美中建交,共同對付蘇聯的影響;這一關係在90年代初進入第二階段,當時老布什總統在六四事件後採取了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商貿關係的政策,這一政策正好與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相吻合。

戰略對美中關係的影響

前美國駐華大使、助理國務卿芮效儉認為,這個戰略過於強調美中之間的競爭而不是合作,因此會影響美中關係。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中經貿關係可能會出現一段緊張時期。不過,在我看來,如果我們最終在經貿問題上與中國進行對抗,這將會損害兩國的利益。因此在很多方面,我認為,國安戰略中提出的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它會損害美國的利益。”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包道格(Douglas Paal)認為,這份戰略會對美中關係帶來的影響會類似奧巴馬總統的向亞太再平衡戰略。

他說:“它給中國每一個人的感覺是,美國準備遏制中國。但是在向亞洲再平衡的戰略上,奧巴馬從來沒有以行動來跟進,只是空談。所以你得到負面的政治反應,除了讓事情更難做以外沒有什麼後果。這種情況看起來與這份報告一樣。它會使中國人憤怒與不滿,因此會限制那些不希望引發公眾憤怒的政府官員的靈活性。”

前身為尼克松中心的國家利益中心國防研究主任卡齊亞尼斯(Harry Kazianis)認為,這份國安戰略無疑會對美中關係帶來很大的衝擊,尤其會影響到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的合作。

他說:“川普政府試圖在聯合國安理會和以其他形式來推動北京來支持對朝鮮實施石油禁運,也有關於進行海上禁運的討論。中國人一直很坦率的表示,他們不支持這些措施。所以如果川普政府認為他們有希望在這些問題上得到中國的幫助,我認為這些東西現在基本上不會被考慮了。”

芮效儉大使認為,如果美國將採取被中國看作是有損其利益的行動,這當然會影響到美國與中國在朝鮮問題上進行合作的能力。

很顯然,這份國安戰略的出台為起伏不定的美中關係又增添了新的變數和不確定性。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