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民研:香港人認同指數創4年新低 評論員指社會氛圍 做香港人要偷偷摸摸


參與六四31周年維園燭光集會的年輕人,揮舞反送中運動及香港獨立的旗幟 (資料照片/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參與六四31周年維園燭光集會的年輕人,揮舞反送中運動及香港獨立的旗幟 (資料照片/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民研:香港人認同指數創4年新低 評論員指社會氛圍 做香港人要偷偷摸摸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28 0:00

香港人身份認同感持續創下新低,在最新一份民意調查中發現,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受訪者下跌5個百分點,民意回應率更急劇下跌10個百分點。有分析指,受公民社會瓦解等社會因素影響,市民不敢回應有關民意調查,形容做香港人都要偷偷摸摸。

香港人認同指數創2017年6月以來新低

香港民意研究所星期二(12月14日)公佈新一輪香港市民身份認同調查結果。這次調查在11月29日至12月3日,由真實訪問員進行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成功樣本為1,001名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

調查顯示,”香港人”身分認同指數達75.9分,與半年前的調查比較下跌0.3分,繼續排名第一位;其次分別是”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一份子”、”中國人”,以及最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認同指數為53.6分,上升3.1分。

自稱中國人比率顯著上升

如果將”香港人”和”中國人”身分對立比較,讓市民在”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以及”中國的香港人”四者中選擇自己最認同的身分,結果顯示,有39%受訪者稱自己為”香港人”,與半年前的調查比較下跌5%;自稱為”中國人”的有18%,與半年前比較上升5%;自稱為”香港的中國人”有11%,比半年前下跌3%;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有31%,比半年前增加3%。

香港民意研究所12月14日公佈新一輪香港市民身分調同調查,香港人身分認同指數創2017年6月新低 (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民意研究所12月14日公佈新一輪香港市民身分調同調查,香港人身分認同指數創2017年6月新低 (美國之音湯惠芸)

民研分析,無論是狹義或廣義地自稱為”香港人”的受訪者比率,都比同樣定義的”中國人”比率為高。與半年前的調查比較,自稱為”中國人”的比率顯著上升,而自稱為”香港人”的比率則創2017年6月以來新低。

評論員指做香港人都要偷偷摸摸

出席記者會的前油尖旺區議員、時事評論員李傲然表示,這項民意調查的實效回應比率急劇下跌,由2019年12月的接近63%,到這次大幅下跌超過10個百分點到44.9%,可能是受公民社會瓦解等社會氣氛影響,市民不敢回應這類民意調查,甚至不敢去認自己是香港人。

李傲然說:"其實大家已經不敢去認自己是香港人了,亦都不敢去回覆類似這些身分認同的一些調查,其實到底現在香港發生甚麼事呢﹖是不是真的要去到這麼嚴重的思想控制、自我審查,連這些自我的身分認同的一些調查都不(回)覆呢﹖其實對於香港的公民社會是很可悲的。"

李傲然形容,過去一年香港的公民社會變得很可悲,做香港人都要偷偷摸摸。

國民教育提升中國人身分認同成效不大

按年齡層分析,18至29歲的受訪者自稱為”香港人”的的比率最高,達73%;其次是30至49歲的受訪者,自稱為”香港人”的比率為41%;50歲以上的受訪者有29%自稱為”香港人”。

至於自稱為”中國人”的比率,18至29歲的受訪者最低,只有5%;30至49歲的受訪者,自稱為”中國人”的比率為16%;50歲以上的受訪者有22%自稱為”香港人”。

李傲然分析,調查結果反映當局推行國民教育等愛國教育,對提升香港年青人的中國人身分認同成效不大。

時事評論員李傲然表示,近一年來香港公民社會瓦解的氛圍下,連做香港人都要偷偷摸摸 (美國之音湯惠芸)
時事評論員李傲然表示,近一年來香港公民社會瓦解的氛圍下,連做香港人都要偷偷摸摸 (美國之音湯惠芸)

他說:"我們會見到政府做了很多事情了,但是好像沒甚麼大格局上的改變,而這個數字其實有一點是未能夠表現到出來的,就是現在11歲到18歲那個年齡的族群在發生甚麼事﹖我想這個在香港暫時沒甚麼人有數據,但是有一宗新聞今日(12月14日)發生的,是很值得大家去深思的,即是某星二代、不開名了,大家知甚麼事了,某個星二代在他自己的社交媒體就講了一句說話,跟著他的母親就在另一個社交平台,我不用的,那個社交平台就急急澄清。"

香港藝人15歲兒子被貼”港獨”標籤

多家香港傳媒星期二報道,近年專注在中國大陸發展的香港藝人張智霖、袁詠儀夫婦, 他們的15歲兒子張慕童近日於 社交網站Instagram限時動態開放網友提問,有網民用英文問他現在是不是在中國。

張慕童貼出一張身處香港的照片,並用英文回應”NO”(不是),被中國大陸網民截圖,並轉發到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有網民甚至把張慕童貼上”港獨”標籤。

袁詠儀星期二凌晨在微博帖文代替兒子道歉表示,”關於張慕童在社交平台因為英語用語上,失言造成了誤解,我們及時發現並立刻進行了糾正,亦對他反復強調了正確嚴謹的用詞,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想到這次必會受到批評,我們也已從這次事情意識到問題所在,就是我們疏於規範他不嚴謹的表達,這實在是我倆作為父母之過。”

袁詠儀又表示,”我們一家愛國愛港,支持一個中國,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我們會做我們身為中國人應做的事,不會做的一定不會做。”

18歲以下青少年未必受愛國教育影響

90後的李傲然又表示,民調未能反映18歲以下青少年的身份認同,不過,他認為這個族群未必如外界所想,已經受到國民教育等課程影響。

李傲然說:"我們很多時候會誤以為11歲到18歲那個族群,就必然是已經接受了愛國教育、國民教育、國情教育、升旗,甚至乎很多中小學的教科書,都是以這個國家安全為先,”沒有國、那有家”,還有我是這個黑頭髮、黃皮膚、黑眼睛,所以我是中國人,大家可能很先入為主,就覺得他們的身份認同,就必然是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或者必然就說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我覺得這一點很值得大家深思的。"

中國官媒批民研製造分化撕裂

香港民意研究所近來多次發表有關12月19日立法會選舉的民意調查,除了引起香港親中傳媒批評,上星期四(12月9日)中國官方《人民日報》亦發文,點名批評香港民意研究所推出類似“民調”資料,影射這次立法會選舉市民投票意願慘澹,意圖用所謂“民意”挾持社會。

文章批評香港民意研究所”偷換概念”,在身份認同調查時,弄出“中國人”、“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香港的中國人”一大堆”偽概念”,目的就是要製造分化撕裂。

鍾劍華指香港人身分未必與中國人對立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上星期五(12月10日)在記者會上回應表示,中國大陸亦有不少關於身分認同的民意調查,包括”上海人”以及少數民族的身份調查之類。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香港人的身分未必與中國人身分認同對立,身分認同調查不會引致撕裂及對立 (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香港人的身分未必與中國人身分認同對立,身分認同調查不會引致撕裂及對立 (美國之音湯惠芸)

鍾劍華強調,作為香港人,認同香港人的身分未必與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對立。

鍾劍華說:"我發覺原來(中國)國內都有相當之多的調查,是在做上海人的身分認同、湖南人的身分認同那些調查,原來都很多的、都很多的,至於那些少數民族的身分認同調查都很多的,我相信作為香港人,我首先認同自己那個香港本位身分,其實同我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分是沒甚麼衝突的,我小時候人家問我是甚麼人,我都是說自己中國人先的,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香港人又是中國人的,我不敢代表所有人,但是有些人是這樣看都不定,現在將這個講法,是不是要將香港人、中國人,這兩個觀念成為兩個分化的觀念,若果是的話,究竟誰人造成分化呢﹖我希望大家認真想想這個問題。"

鍾劍華星期二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民調中提及的6個身分認同選項,相互之間沒有排斥性,他認為6個類別都適合他自己。

鍾劍華說:"你問我的話,6個類別都適合我的,即是我又是中國人、又是香港人、又是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一份子,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那個問題就是,身分認同總是會這樣的了,即是總有一些會重要些,有些我們會覺得是看得緊些,這個從本位出發的話,自然我們對那個本位社區,那個認同感一般來講會比較強,這個很自然,等於我上次都講過,在(中國)大陸上海做的調查,可能都會有很多人先稱自己上海人,才稱自己是中國人的,所以我們的意念都是這樣的,所以有些人刻意將幾樣東西認為是對立,引致撕裂、引致這個對立,這個是根本對我們的研究方法的一種誤解,所以上星期有篇文章都這樣寫,我覺得這個一定要搞清楚。"

陳家洛指建制智庫亦做身分認同調查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上星期五(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長年累月進行有關身分認同調查的智庫或者機構,不只香港民意研究所,親建制的智庫都有做,包括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擔任召集人的民主思路,他認為親中傳媒不應該只是針對香港民意研究所。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表示,親建制的智庫都有做關於香港市民身分認同的調查,他認為親中傳媒不應該只是針對香港民意研究所 (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表示,親建制的智庫都有做關於香港市民身分認同的調查,他認為親中傳媒不應該只是針對香港民意研究所 (美國之音湯惠芸)

陳家洛說:"建制派的智庫有一個是湯家驊負責的,它每年都會做一個一國兩制的調查的,它最新的報告是講,我(有)用的所以我知(道),它最新的報告就是說,香港人同中國人的身分認同,比以往是更加對立的,它是這樣寫下去報告裡,你先罵它不要罵我啊。你就說它是不是煽動啊、製造仇恨啊、分裂,你罵它啊,做人做事甚麼都好,”扣帽子”你有政治任務在身,特別今日我有一些”嘮噪”(牢騷),就是(12月)10日是國際人權日,你就搞思想、言論、學術自由,都給你連環”轟”(攻擊),這個是對香港來講,其實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全世界見到這些所謂攻擊,其實對、你猜大家會對中國會更有好感嗎﹖不會的,對那個政權會有好感嗎﹖是不會的。"

民主思路今年8月30日公佈新一輪”一國兩制指數”調查結果,其中民意調查委託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在6月21日至7月9日期間,以電話調查訪問了1,001名18歲以上的香港市民。

關於香港市民的身分認同,調查分別詢問受訪者對”香港人”及”中國人”身分認同的程度,結果顯示,受訪者對”香港人”身分認同的評分為8.23分,較半年前的調查下跌0.03分;對”中國人”身分認同的評分為4.87分,較半年前上升0.14分。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