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年終報道:2021 - 中國遭遇“十面埋伏”的一年


2021 - 中國遭遇“十面埋伏”的一年
2021 - 中國遭遇“十面埋伏”的一年
年終報道:2021 - 中國遭遇“十面埋伏”的一年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5:23 0:00

2021年,中共在香港繼續摧毀法制和自由,在新疆製造“種族滅絕”,對台灣進行軍事恫嚇,對澳大利亞和立陶宛等國進行經濟脅迫,並且試圖輸出所謂的“中國模式”。除此之外,在這一年裡,中共還加強了對民營企業的控制,對輿論和信息的控制也達到了新的高度。中共的種種做法令許多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方向感到不安和擔憂。從北美到歐洲、到東亞到南亞到澳洲,越來越多的大國在重新評估與中國的關係。在新疆、香港、台灣、南中國海等被中共視為核心利益的議題上,更多的國家聯起手來,共同反制中共主張和做法。一些遏制中國的同盟也現出雛形。

對“中國模式”的共同擔憂使得各國走到了一起

2021年,走過百年歷程的中國共產黨看上去非常自信。中共一方面不遺餘力地渲染美國和西方的衰落,另一方面大肆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強調“時和勢”在自己這一邊。中共不僅認為自己開創的“中國模式”為世界提供了一個不同於西方制度的發展模式和方案,同時還希望“引領全球治理的改革”。

分析人士認為,多國聯手反制中國,雖然與崛起的中國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中共的做法,特別是中共宣稱自己開創的“中國模式”為世界提供了一個不同於西方制度的發展模式令西方不安和擔憂。

美國地緣政治風險分析機構戰略預測(Stratfor)的高級副總裁羅傑·貝克(Rodger Baker)告訴美國之音:“通過提供這種替代方案,它(北京)改變了許多國家看待它們與歐洲以及與美國關係的方式。同時,這也是對美國和歐洲的一些戰略政策和思想的攻擊。在歐美國家,人們會把人權和市場權利的概念融入他們的政策和戰略思想中,並將之用於實踐。他們發現他們的(政策和戰略)正在被(中國)推回。所以,這不是‘強大中國’的問題,這是那個‘強大中國’正在提供替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體系,削弱北大西洋體系。”

貝克解釋說,在北大西洋地區,歐美國家的共同理念是民主、人權、自由市場和經濟增長是齊頭並進的,並且是必要的組件,沒有這些組成部分,經濟增長和經濟實力就會崩潰。

2021年,中共繼續破壞香港的法制、人權和新聞自由,在新疆製造“種族滅絕”,對台灣進行軍事恫嚇。對內,中共加緊對私營企業的控制並進一步刑罰言論自由; 對外,中共對澳大利亞等國的經濟脅迫一直沒有停止,“戰狼”外交成為中國外交的新常態。

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如何失敗?世界頂回中國的全球野心》一書的作者盧克·帕蒂 (Luke Patey) 也指出,中共崛起的方向令西方擔憂。

他說:“有各種各樣的擔憂,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擔憂,但共同的擔憂是中國崛起的方向。不僅僅是中國的崛起,許多國家都為中國的發展而慶祝並從中受益。中國的發展的確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例如,他們中國老百姓擺脫貧困等。這更多是有關外交的,中國外交政策的一些因素正在擾亂其他國家的利益和價值觀。”

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與台灣的關係

台灣被中共視為“最核心和最敏感”的議題。 2021年,中共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家不顧自己的反對和警告,願意去觸碰這個“核心和敏感”的議題。越來越多的國家在提升與台灣的關係,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幫助台灣擴展其國際空間。

12月15日, 由5位法國國民議會跨黨派議員組成代表團抵達台北,對台灣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代表團團長,前議長戴扈傑(Francois de Rugy)在台北說,台海若沒有和平,就沒有穩定,他譴責所有的威脅行為。

由法國國民議會友台小組主席戴扈傑(François de Rugy)率團訪台的法國國民議會代表團成員在台北召開記者會。 (2021年12月17日)
由法國國民議會友台小組主席戴扈傑(François de Rugy)率團訪台的法國國民議會代表團成員在台北召開記者會。 (2021年12月17日)

12月9到10日,美國邀請台灣出席全球“民主峰會”,而中國和俄羅斯被排除在外。

11月18日,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正式掛牌成立。中國立刻將其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不過,立陶宛並沒有屈服於壓力,相反,立陶宛表示將作出相應調整以應對壓力,並為其他國家樹立如何頂住這類壓力的榜樣。 11月底,立陶宛議會代表和來自波羅的海另外兩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議員出訪台北。 12月初,立陶宛確認將抵制2月份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會。

立陶宛的做法得到歐盟領導人的支持。事實上,不僅是立陶宛,整個歐洲對北京的態度正在轉變。歐盟其實也在擴大了與台灣的接觸和交流。 11月,歐洲議會有史以來第一次派出官方代表團抵達台灣訪問。代表團團長法籍歐洲議會議員拉斐爾·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說,對歐洲而言,台灣是關鍵且理念相近的伙伴。

10月,歐洲議會通過了首份“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建議歐盟提升與台灣關係,包括將台灣的歐洲經貿辦事處更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及啟動雙邊的投資協議程序。報告強調台灣海峽的軍事衝突不僅會造成影響歐洲利益的重大經濟混亂,而且會嚴重破壞該地區基於規則的秩序,以及以人權、民主和法治為核心的民主治理等建議內容。

印太的澳大利亞、日本也加強了與台灣的關係,且這兩國的領導人都表示,如果台灣有事,很難想像這兩個國家會“袖手旁觀”。

加拿大也在加強與台灣的關係。今年6月加拿大眾議院一致通過“加台關係架構法”(Canada-Taiwan Relations Framework Act)。法案重要內容包括:支持台灣參與多邊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當台灣總統或資深政府官員非正式訪問加拿大時,應免除依據聯邦移民及難民保護法所規定之簽證要求;當加拿大法律提及外國或其政府時,應包括台灣在內;加拿大和台灣可相互簽訂協議,其中包括國家間國際協議在內等。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早在1月份就公開表示支持台灣參與國際衛生組織 。

西太平洋上,多國聯合軍演成“新常態”

中國聲稱對南中國海90%的海域擁有主權。從2010年以來,中國一直在該地區填海造島,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實力日漸增強這是不爭的事實。 2021年時,這個局面發生了變化。這一年,德國、法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都向南中國海地區派遣了軍艦。另一方面,西太平洋的各國聯合軍演不斷。分析人士指出,這顯示,中共對南中國海的影響和控制能力在減弱。

11月底,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及德國五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菲律賓海舉行聯合軍演, 其中德國是首次參加印太地區的軍演。 10月中旬,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在孟加拉灣展開為期四天的第二階段的“馬拉巴爾”聯合海軍演習。

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海軍在舉行聯合軍演。 (2021年8月27日)
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海軍在舉行聯合軍演。 (2021年8月27日)

另據報道,德國海軍計劃定期每兩年向印太地區派遣德國護衛艦及補給艦,10月中旬,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在孟加拉灣展開為期四天的第二階段的“馬拉巴爾”聯合海軍演習。以期與印太地區盟友進行更深入的防務合作。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高級副總裁邁克爾.格林( Michael J. Green)11月在CSIS一場有關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研討會上說,美日印澳四國海軍都很強大。這四個國家一起行動就是要向中國傳達一個訊息,作為民主國家,他們要確保貿易通道的安全,在國際有爭議的地方維護法治。

10月初,來自英國、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新西蘭與荷蘭軍艦在菲律賓海進行聯合演習。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Ben Wallace)7月份宣布,英國將把兩艘軍艦永久性地部署到印太海域。

印太地區最大的軍事動作應該是9月份,英、美、澳宣布成立AUKUS三方安全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和英國將幫助澳大利亞發展核潛艇。有人指出,這是西方國家在亞太地區形成軍事同盟,應對中國的雛形。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今年11次派遣軍艦穿越台灣海峽。 10月份,在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和加拿大的“兩個邁克爾”事件落幕後,加拿⼤皇家海軍也派出了巡防艦與美國軍艦共同穿越台灣海峽。

除此之外,像美國一樣,歐盟制定了自己的印太戰略,加拿大的印太戰略正在製作中。根據歐盟的新戰略,歐洲國家將在亞太地區部署更多的海軍力量。作為明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法國已經表示,印太地區將是法國帶領下的歐盟的一個工作重點。

除了歐美和亞太區域大國的軍演和例行航行外,中國與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因南中國海主權爭議關係緊張。

因新疆人權問題,北京連遭外交抵制和制裁

12月6日,拜登政府宣布,由於中國對人權的侵犯,美國將不派官方代表團參加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外交抵制也得到了美國國內民主和共和兩黨議員的共同支持,隨後,美國的盟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也紛紛跟進。新西蘭也表示不會派部長級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不過,又說主要原因是對新冠疫情的憂慮。

一名保安在北京奧運大廈中守衛奧運火種和旗幟。 (2021年12月10日)
一名保安在北京奧運大廈中守衛奧運火種和旗幟。 (2021年12月10日)

歐盟對是否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還沒有達成統一的立場,但是一些國家已經單獨採取行動。立陶宛、奧地利和比利時已經明確表示不派政要出席冬奧會。立陶宛明確表示是外交抵制,奧地利和比利時是以北京防疫太嚴格為由拒絕出席。德國、法國和盧森堡等國還在期待歐盟的統一立場。

12月1日,來自綠黨的德國準外交部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承諾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採取“對話和強硬”的態度,表示沒有排除抵制北京冬奧會的可能性。

歐洲議會7月曾通過了一項不具有約束力的決議,呼籲歐盟官員抵制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以回應中國政府持續的侵犯人權。

不過,在新疆人權問題上,歐盟之前已經採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12月6日,歐盟決定繼續延長對中國嚴重侵犯人權的個人和實體的制裁直至2022年底。分析人士指出,這項決定將使得2020年12月簽署的中歐投資協議陷入困境。

今年3月,歐盟27國與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一起,針對新疆的大規模侵犯人權現象對中國實施制裁。 5月,歐洲議會投票通過凍結《中歐投資協定》(CAI)批准程序,《中歐投資協定》協定因此被無限期擱置。

拒絕華為、限制中國獲得技術,美歐科技同盟現雛形

在科技領域,中國也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抵制和限制。

首先,歐美對華立場也越來越趨於一致。 9月底,美國和歐盟啟動了“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CC)的首次正式會談。雙方同意共同推動形成針對關鍵技術的規則和標準,並在從審查“潛在的惡意外國投資”、到人工智能、保障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等若干關鍵問題上開展協作。

雙方在會後發布的聯合聲明中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但強調了共享“民主價值觀”,並承諾共同應對“正在破壞世界貿易體系的非市場經濟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是七國集團中率先加入中國“一帶一路”項目的意大利政府現在也對中國的經濟活動保持警惕。 11月,意大利政府阻止了中國浙江晶盛機電公司收購意大利絲網印刷設備業務的計劃,理由是這一收購可能會對戰略性半導體行業產生影響。

另外,美國、英國和日本都出台相關政策,限制外國留學生,特別是中國留學生,學習所謂“涉及安保的‘敏感技術’”。這些“敏感技術”專業被認為是半導體、機器人等。

澳大利亞是第一個以國家安全為由公開禁止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參與其5G網絡的國家。後來,美國、日本和歐盟中的不少國家也先後出台相關規定,阻止中國的華為、中興等公司進入本國的網絡。

人們走過北京街頭的華為專賣店。 (2021年6月3日)
人們走過北京街頭的華為專賣店。 (2021年6月3日)

加拿大還沒有決定是否允許華為5G電信網絡提供設備,加拿大也是在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參加的情報分享“五眼聯盟中”唯一尚未就華為問題作出決定的國家。加拿大媒體的報導,加拿大聯邦政府很快就是否禁採用華為技術的問題作出最終決定。

12月10日,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還向渥太華威脅說,如果加拿大政府在即將宣布的5G網絡建設准入決定中排除華為,加拿大將為此付出代價。

美歐先後出台“一帶一路”替代計劃

習近平的旗艦項目“一帶一路”計劃也遭到了挑戰。今年 4 月 ,澳大利亞取消了維多利亞州與中國簽訂的兩份“一帶一路”協議。 5月,澳大利亞國防部宣布就中國嵐橋集團對北澳達爾文港的99年租賃協議進行新的安全复核,以確定它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目前評估已經結束,預計,澳大利亞政府將在2022年作出決定。

美國和歐盟則提出了自己的全球基建計劃。歐盟執委會12月1日公佈了一項計劃,擬在2027年前在全球範圍內投資3,000億歐元(3,4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數字和氣候項目,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更好替代方案。美國則在6月份就提出了自己的替代方案--“重返更好世界倡議”(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這項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援助。

中國影響力因這些挑戰而受損

在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方,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採取了“接觸和防範“的兩手策略。 《中國如何失敗?世界頂回中國的全球野心》一書的作者帕蒂告訴美國之音:“他們不會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帕蒂說,他想通過他的書告訴世界中國繼續的崛起並不一定得到保證。它的崛起程度取決於它在全球範圍內的關係以及與其他大國的關係。

他說:“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指出,(中國面臨的)這些挑戰將最終有損中國的影響力。即便是中國在未來十年,或是更短時間內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從影響別國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而言,這些挑戰也會讓中國的影響力大打折扣。”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