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東歐對中國關係降溫 日本藉機深化合作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閉幕後,中國工人拆掉宣傳板。 (2019年4月27日)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閉幕後,中國工人拆掉宣傳板。 (2019年4月27日)
中東歐對中國關係降溫 日本藉機深化合作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0:50 0:00

最近,歐洲,尤其是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的態度正發生變化。專家認為,在中東歐國家不再信任中國的經濟援助時,日本應藉此機會以高質量的技術與中東歐深化合作。

對中態度轉彎

《日經亞洲》1月24日報導,日本駐波蘭大使宮島昭夫(Akio Miyajima)表示,歐洲對中國的態度正發生變化,尤其是幾年前還期待中國提供經濟援助的中、東歐國家,其中部分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愈發產生戒心,特別是立陶宛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17+1)合作機制(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CC,簡稱“17+1”),還與台灣互設代表處。

日本武藏野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部教授林大輔(Daisuke Hayashi)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中在中東歐的影響力要分別從安全和經濟兩個角度分析。在安全方面,為了應對俄羅斯的威脅,與美國結盟很重要;在經濟方面,從 2013年開始,通過中國-中東歐合作框架“16+1”和“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也很重要,只是不出幾年就發生了變化。

林大輔說:“從2016年左右開始,由於歐、美、日都不認可中國在世貿組織取得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委員會就南中國海主權爭端告誡中國遵守國際法,加上一帶一路倡議中如黑山-塞爾維亞公路建設等債務陷阱,以及匈牙利和塞爾維亞之間的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缺乏透明度與公平性等標準,中東歐與中國的關係日益惡化。”

日本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松本佐保(Saho Matsumoto)表示,自新冠病毒爆發以來,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的外交立場就產生極大的差異,從維謝格拉德集團四國(Visegrad 4,簡稱V4,即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就可觀其端倪。

她對美國之音說:“由於來自中國的投資進展不如預期,出於安全考慮,波蘭和捷克已先重新審視對中關係並與中國保持距離,斯洛伐克也跟進了。然而,匈牙利因為政治立場的緣故與歐盟的關係惡化,近來親俄、親中立場明確。因此,在V4中除了匈牙利之外的其他三國都與中國關係下滑。這些國家在安全政策上加入北約,基本上是親美的。”

松本佐保指出,這些經歷過共產主義直到冷戰結束的東歐國家並不信任前蘇聯,也比西歐更不信任中國的共產主義及其威權制度。這些國家在對中國所承諾的經濟援助感到失望之後,已經回歸親美路線,甚至連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立陶宛也與台灣交好,與中國保持距離。

英國利物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子立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加強佈局對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影響力,提前引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焦慮,反而讓中東歐國家認清安全保障的來源。

他說:“俄羅斯以軍事動員的方式威脅入侵烏克蘭,一方面紓解了美中對峙下北京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突顯出直接面對俄羅斯壓力時,中東歐國家的安全保證來源是美國,而不是歐盟。立陶宛退出中國-中東歐合作框架‘17+1’,目的不在於與台灣建交,而是透過與中國保持距離換得美國對立陶宛安全的保證。換句話說,美中在中東歐勢力的競逐,美國仍然維持優勢。”

親美波蘭或為經營重點

日本駐波蘭大使宮島昭夫分析,波蘭和烏克蘭接壤,自2014年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後,北約部隊就持續加強波蘭防衛。對中東歐國家而言,國安上最大威脅是俄羅斯,他們更認為中國在煽動俄羅斯的軍事野心。

宮島昭夫表示,從遏制中俄的觀點來看,中東歐國家中以波蘭最為親美,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內美波關係十分緊密。他指出,日本是最受美國信賴的亞洲國家,波蘭則是最受美國信賴的歐盟國家,日本應該加強經營日波關係。

日本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松本佐保指出,特別是在英國脫歐後,有分析認為,波蘭可以取代英國連接美國和歐洲。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羅馬教宗約望保祿二世(Saint John Paul II)都是波蘭裔,波蘭在中東歐是最親美的國家,日本顯然也很重視與波蘭的關係。

她說:“前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去年 5 月冒著疫情還是訪問了波蘭,顯示日本政府現在十分在意與中東歐的關係。原因之一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問題,日本希望中東歐國家成為維護民主的一道牆。另一方面,特朗普落選後,華沙與拜登政府的關係變得有些微妙,又不信任中國,也就更加期盼與日本的關係了。波蘭總統將出席北京冬季奧運會,由此可見還是對於與中國的經濟關係留有期待,但在政治上中東歐的共同目標是不會靠向中國的。”

日本武藏野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部教授林大輔認為,以對中關係為主軸來思考日本與中東歐國家的關係未必合適。

他說:“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日本逐漸在中東歐國家增加影響力,日本擁有中國所沒有的價值和外交資源,日本已經是中東歐國家的重要合作夥伴,而不只是取代中國而已。另外,日本也在重新評估東歐國家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和經濟發展潛力,關注那些以往較不熟悉的東歐國家,建立更加穩定的關係。”

林大輔還指出,2018年歐盟公佈了“歐亞互聯互通戰略”,其中除了中國重視的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外,還強調可持續性、包容性、合乎標準的高質量基礎設施發展,讓日本非常重視。 2019年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布魯塞爾,締結了日歐可持續互聯互通和優質基礎設施夥伴關係。對於中東歐國家,日本勢必也將以這種小規模高質量的開發方式,與中東歐國家深化合作。

產經合作為主軸

日本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松本佐保表示,日本的高質量技術確實是與中東歐國家合作並深化關係的優勢。

她說:“波蘭已經有日系汽車工廠,在英國脫歐之後,日本企業也開始從英國出走,除了移轉到德國,還在以波蘭為中心的東歐國家擴大經濟活動。這也可能導致日本與東歐國家之間可以強化安全保障關係。此外,因為波蘭大學可以用英語取得學位,例如華沙大學與克拉科夫大學、神戶大學之間有留學協議,日本學生可以用英語學習並取得學位,學費比留學英國或美國便宜,而且歐盟提供獎學金,因此日本大學和研究生在波蘭留學的意願大幅提高。”

日本武藏野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部教授林大輔表示,日本與東歐國家的關係不僅是與個別國家的關係,而是多邊關係經營。

他說:“例如 ‘V4+日本’的合作框架在2005年起通過高級長官與事務官的對話框架、2013年起通過領袖峰會,持續地開展科技合作、經濟、投資、數位、能源、氣候變遷等技術合作,並關注北韓問題和支持西巴爾幹等區域問題,目標是建立各領域的合作關係。‘V4+日本’並沒有中國的“16+1”框架那麼大,但歷史更悠久,合作方式低調但實際,已經建立起高度信任關係了。所以未來日本與東歐國家合作的可能性主要在科技、經濟、投資、發展、氣候變遷等技術領域推進。”

此外,林大輔指出,捷克和立陶宛等國都對中國的人權問題表示不滿,並強烈反對中國的戰狼外交。日本也在密切關注這些國家的動向,並試圖通過共享人權和法治等價值觀來加深關係。

英國利物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子立表示,以美國的立場,當然希望日本與台灣等亞洲盟友彼此深化合作關係,其中又以產經合作最為務實。

他說:“美國鼓勵中東歐盟邦展開與台灣更加深化的經貿關係的同時,也鼓勵亞洲盟友,例如台灣與日本積極在中東歐國家投資。以日本為例,早於2013年就有‘北歐波羅的海8國+日本’(NB8 plus Japan)的區域合作組織,2018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拉脫維亞的總理庫欽斯基斯創立了,更有‘日本—波羅的海合作對話’機制,側重於5G、AI(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高科技領域合作。同年與次年,日本更組織了經濟產業代表團,赴波羅的海三國進行深入考察與佈局。”

林子立指出,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也設立2億美元的“台灣中東歐投資基金”以投資立陶宛產業,足以見得台美日連手在中東歐地區以科技、產業、經濟,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勢已然形成。

相關內容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