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六四象徵去留存疑 “國殤之柱”的創作者與港大展開拉鋸戰


香港大學校園裡展示的悼念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死難者的“國殤之柱”。 (2021年10月13日)
香港大學校園裡展示的悼念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死難者的“國殤之柱”。 (2021年10月13日)
六四象徵去留存疑 “國殤之柱”的創作者與港大展開拉鋸戰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11 0:00

被視為六四最後重要像徵的雕塑“國殤之柱”是否會從香港大學校園移走備受各方關注。校方周三(10月13日)在移除限期屆滿後一直沒有採取行動。創作者、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正透過法律途徑嘗試與港大校方接觸。他形容,移除“國殤支柱”等同損害港人及中國人紀念及談論歷史的權利。外界關注事件會否演變為外交風波。

“國殤之柱” 豎立港大校園逾20年。 (照片提供:高志活)
“國殤之柱” 豎立港大校園逾20年。 (照片提供:高志活)

“國殤之柱”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在1997年六四事件八週年的時候製作。 1998年,香港大學學生會投票,通過“國殤之柱”永久在港大校園擺放。港大上周致函支聯會兩名清盤人,要求在10月13日週三下午5點之前移走“國殤之柱”。限期屆滿後校方並未採取行動。高志活強調自己是“國殤之柱”的擁有者。近日他委託在香港的律師向港大發信,要求就是否移除“國殤之柱”舉行聽證會。

67歲的高志活週四(10月14日)透過電郵回覆媒體查詢。他透露,至今仍未收到港大通知。他說,自己需要時間準備和安排新的位置擺放“國殤之柱”,包括移送到香港其他地方,但是據他了解,港版國安法下,雕塑根本不允許留在香港。

高志活:爭取親自拆卸“國殤之柱”

在電郵裡高志活表示,自己有可能到香港親自拆卸“國殤之柱”,並爭取在其他地方重新展示,包括歐美和亞洲其他地方。

高志活形容,把“國殤之柱”移離已經擺放24年的位置將損害香港人及中國人紀念及談論歷史的權利。他批評港大校方要求移走“國殤之柱”有損港大聲譽並留下污點。

“國殤之柱”當年由高志活連同3名助理,花了3年時間完成。他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形容 “國殤之柱”獨一無二。

高志活說:“‘國殤之柱’記載著1989年發生在天安門廣場的血腥鎮壓。讓‘國殤之柱’完好無缺的一直保存下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說,在“一國兩制”下,“國殤之柱”得以在港大校園豎立,回憶當年,自己曾對“一國兩制”深信不疑。

高志活說:“‘國殤之柱’訴說著香港的故事。當年的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自由的地方。人們可以悼念六四,‘國殤之柱’也可以公開展示。現在的香港卻連一座象徵自由的雕像也容不下。中國占地 9600多萬平方公里,卻不能留出6平方米紀念在天安門廣場死去的學生。”

2013年高志活赴港統籌“國殤之柱”維修工作。 (照片提供:高志活)
2013年高志活赴港統籌“國殤之柱”維修工作。 (照片提供:高志活)

如今幻想破滅,高志活最擔心的是港大校方會胡亂移除“國殤之柱”,損害雕塑的結構。他盼望“國殤之柱”能有序和絲毫無損地運出香港。

高志活說:“2013年我親自統籌雕像的維修,以混凝土把‘國殤之柱’加固,當時的構想是‘國殤之柱’可以永久豎立在香港大學校園。‘國殤之柱’經歷二十多個寒暑後已十分脆弱。在拆除時必須經由專家小心處理。”

呼籲港人撿拾“國殤之柱”碎片

高志活表示,大學一般主張自由、學術討論。港大要求移走紀念六四的雕塑是羞恥的事。若國殤之柱受損,校方必須負責賠償。根據他的估算,重新製作國殤之柱至少要120萬歐元(約1000萬港元)。在他眼裡,國殤之柱的歷史價值無法以金錢衡量。

上世紀德國柏林圍牆倒下時,不少當地人和遊客到場撿起圍牆碎片。高志活呼籲港人,一旦“國殤之柱”受損,要把雕塑的碎片撿起來。

“國殤之柱”被視為六四最後象徵。 (照片提供:高志活)
“國殤之柱”被視為六四最後象徵。 (照片提供:高志活)

高志活說:“碎片象徵‘帝國滅亡,但藝術永存’。我呼籲香港人把‘國殤之柱’的碎片撿起。將來有集會,我會考慮使用這些碎片,重新創作‘國殤之柱’。”

代表港大就“國殤之柱”事件對外交涉的是美國律師事務所孖士打(Mayor Brown)。高志活表示,孖士打在港大要求下就移除“國殤之柱”制定短暫的限期,手法殘酷不仁,形同犯罪。

高志活譴責孖士打作為美國的律師事務所,理應注重民主價值,卻“支持中國共產黨甚於香港法律及傳統”。

香港大學回應媒體查詢時表示,仍就事件繼續徵詢法律意見,並將與相關單位按合法合理基礎處理。

支聯會:已無法律角色

支聯會其中一名清盤人蔡耀昌上週去信港大校長張翔,要求校方讓國殤之柱繼續在港大豎立,以體現港大對自由與公義等價值的堅持。

他向美國之音表示,他尊重高志活所說,自己擁有國殤之柱。由於這個原因,如何處理國殤之柱應留待高志活與港大交涉,支聯會沒有身分繼續參與。

蔡耀昌說:“支聯會已在10月13日回覆香港大學。目前最合適的處理方法是由香港大學直接和高志活商討。從法律角度而言,支聯會已沒有身份去跟進事件,也期望香港大學和高志活能達成共識。”

蔡耀昌期望港大校方能慎重解決“國殤之柱”風波。

蔡耀昌說:“暫時校方還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支聯會一直認為,‘國殤之柱’能夠繼續在港大擺放是最好的安排。香港大學是高等學府,必須依法和合情合理去處理此事。

目前全球共有五座“國殤之柱”,分別安放在德國柏林、意大利羅馬、巴西巴西利亞、墨西哥和香港。香港的一座“國殤之柱”刻有多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象徵血腥鎮壓中的死傷者。雕塑的基座正面以中文刻上“六四屠殺”和“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 (The Old Cannot Kill the Young Forever)。連日來,不斷有市民和遊客到港大為“國殤之柱”拍照或錄像。

釀外交風波對中國沒好處

為挽救自己的心血,高志活聯絡丹麥議會部分議員,並要求丹麥外長介入事件,聯絡中國大使館,希望確保“國殤之柱”能完整運出香港。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 (照片提供:蘇紫雲)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 (照片提供:蘇紫雲)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表示,“國殤之柱”事件不僅涉及丹麥, 而且越鬧越大。一旦釀成外交風波對北京沒有任何好處。

蘇紫雲說:“現在歐盟在緊縮中國對歐洲國家的投資項目,避免衝擊歐洲的產業安全。估計未來會把更多‘籌碼’放在台灣、歐盟一方面會對中國更高度警戒,另一方面會給予台灣相對平等的空間。”

20多年前,高志活把“國殤之柱”運到香港,目的是在中國土地上豎立悼念六四的雕塑。蘇紫雲說,北京進一步收緊對香港的控制下,估計“國殤之柱”能留在港大校園機會十分渺茫。

蘇紫雲說:“不管是移到台灣,美國,還是其他歐洲國家,它原本尋求的精神將一一被消除,對香港人來說就比較可惜了。我最關心的是香港那八百萬市民,現在連最基本的人權都被北京當局撲滅了。這是最令人擔憂的部分。”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