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1997攝影展回顧主權移交25年歷史時刻 年青人盼保留中西文化薈萃特色


香港藝術家朱迅在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前,舉辦《HK1997》攝影展。(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藝術家朱迅在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前,舉辦《HK1997》攝影展。(美國之音/湯惠芸)

今年是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也是一國兩制、50年不變走到一半,有香港攝影師最近舉辦攝影展,展出多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交接前後的歷史照片,把這個重要的政權過度交替歷史時刻、改朝換代的社會風貎,用影像紀錄。有參觀攝影展的年輕市民表示,看到有關英女皇以及曾灶財街頭墨寶等歷史照片,認為是香港的文化遺產,希望保留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的特色。

香港1997攝影展回顧主權移交25年歷史時刻 年青人盼保留中西文化薈萃特色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28 0:00

香港藝術家朱迅身兼攝影師、短片導演,亦曾經擔任攝影記者。1993年香港主權移交前,隨家人移民加拿大,幾年後1996年12月主權移交半年前,朱迅隻身回流香港,以影像紀錄這個重要的政權過度交替歷史時刻,以及改朝換代的社會風貎。

香港1997攝影展紀錄改朝換代風貎

朱迅最近在香港舉辧《HK1997》攝影展,展出20多幅照片以及兩個錄像作品,回顧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交接前後的歷史時刻,紀錄香港消失中的人、事、物。

香港藝術家朱迅向美國之音記者介紹錄像作品 (1)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56 0:00

朱迅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今次展出的作品全部都是有故事的,希望參觀者透過影像的力量,詮釋1997在香港的歷史意義,他認為這一年香港主權移交、管治權力核心的轉變,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有的,所以他特意由加拿大回到香港,拍攝照片及製作紀錄片。

朱迅說:1997就是香港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它是一個分水嶺,它有6個月是英殖的殖民地、英國殖民地,有6個月是一個特區,這個已經是一個很特別的結構,在一個定義上是有趣的,而在世界歷史裡面,都是罕有的、這種回歸,由一個外國人去到一個中國人,或者你叫香港人的一個轉變,即是在那個”治”、管治的權力核心轉變,是一個”得意”(有趣)或者罕有的一種現象。

觀眾印象深刻作品反映過渡期社會心態

朱迅表示,觀眾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照片,是一對香港及外籍小姊妹,大家穿上不同時期的香港旗衣服,無論是色彩的對比、兩個小妹妹的表情,都反映出當年1997主權過渡的社會面貎及心態。

朱迅說:她們其實衣服圖案已經是一支(香港)旗,顏色上已經很”搶眼”,但是在表情上其中一個外國那個妹妹就好像很傷心,我自己估計她是應該要離開香港,就好像當時其實有個”97大限”,很多外國人都要離開香港的,因為那個主權的轉變或者一些他們家庭的考慮,所以這張相本身我會覺得比較有關注點,以及顏色上譬如一紅一藍,一個特區(旗)是紅色,一個英殖旗主色是藍色,我會覺得這張是比較代表有關過渡的一種心態。

朱迅表示,照片中的香港及外籍小女孩身貼身搭著肩膀走路,黑頭髮黃皮膚的香港小妹妹,穿上港英時期藍色主調的香港旗,金頭髮白皮膚身高較高的外籍小妹妹,身穿紅色的香港特區旗,也有一種身份互換的象徵。

朱迅表示,照片中的香港及外籍小姊妹,身穿不同時期的香港旗,反映1997年主權過渡的社會面貌及心態。(美國之音/湯惠芸)
朱迅表示,照片中的香港及外籍小姊妹,身穿不同時期的香港旗,反映1997年主權過渡的社會面貌及心態。(美國之音/湯惠芸)

50年不變走到一半以影像回顧展望

朱迅表示,今年是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也是一國兩制、50年不變走到一半,他希望以影像對一國兩制作一個中期回顧與展望。

朱迅說:甚麼叫做50年不變呢﹖很多人都以為是口講而已,其實這個是《基本法》第5條、是一條法律來的,但是好了我們現在(主權移交)25年,是一個時候中期報告都有吧外面,也都要檢討,我用所謂影像去回顧自己以及香港,因為說真的,一個人去做一個Project(計劃),做了這麼多年,譬如一個藝術的計劃或者攝影計劃都比較長,所以我覺得有需要做一個回顧。

香港藝術家朱迅向美國之音記者介紹錄像作品(2)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36 0:00

25年來特色建築不斷消失

記者問及,朱迅從加拿大返回香港25年,如果從這個攝影計劃去回顧香港過去25年的變化,最大的分別是甚麼﹖

朱迅回應表示,可以分開影像上以及香港實際上的變化兩個層面去觀察,影像上的變化可以看到,1997年的香港街上有很多外國人,現在的香港外國人少了很多,另外,1997年的香港仍保留很多5、60年代有特色的建築物,但現在很多建築物已經被拆卸重建,他在1997年特別拍攝了兩個在當年被重建及拆卸的香港重要地標,包括”雀仔(小鳥)街”以及荔園遊樂場,他認為香港過去25年就是很多東西不斷消失,變得愈來愈陌生。

朱迅說:一個就是荔園、一個就是舊的”雀仔(小鳥)街”,它們都是在97年消失的,這些屬於”香港人”的地方都消失了,你會見到好多東西都好像這25年就是好多東西不斷消失,好像愈來愈陌生,亦都有一群人是移民了,突然間有些不知甚麼的法律,凌駕在香港的傳統核心價值、那種觀念上,所以這些所有的轉變,是相當難適應的,對在這裡成長的人來講。

記錄荔園香港人的夢

朱迅表示,荔園及”雀仔(小鳥)街”都是香港人不會磨滅的回憶,尤其荔園是一個包羅萬有的樂園,有摩天輪、踫踫車,已故樂壇天后梅艷芳小時候也在這裡唱歌,同時有一個仿中代古色建築的”宋城”,揉合了古今繁華的特色,他形容荔園就是香港人的夢。

朱迅說:套用了古今繁華、即是宋朝那種盛世給香港人,(荔園)裡面也有很多神秘的東西、很”得意”(有趣)的,跟著同一時間也有一個很大的動物園,有大笨象(大象)、長頸鹿,即是珍禽異獸都有,所以裡面很奇怪的,還有梅艷芳在這裡唱歌,譬如我這裡有一幅相(片)是恐龍,這些是荔園的icon(標誌)來的,所以我會覺得其實荔園就是香港人的夢。

長洲太平清醮對主權移交創意與想像

展覽中另一張較有文化衝擊的照片,是朱迅拍攝1997年長洲太平清醮,一個小女孩戴上墨鏡,裝扮成即將在當年7月1日凌晨進駐香港的解放軍,朱迅認為,長洲太平清醮飄色活動充滿創意,也帶有諷刺時弊的元素,能夠反映當年香港市民對主權移交的不同層面,充滿創意與想像。

這組照片最右邊是1997年長洲太平清醮以解放軍造型的小女孩,中間上方的照片是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告別殖民地身分,市民高舉自製的英女王、第一任香港特首董建華的紙牌頭像。(美國之音/湯惠芸)
這組照片最右邊是1997年長洲太平清醮以解放軍造型的小女孩,中間上方的照片是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告別殖民地身分,市民高舉自製的英女王、第一任香港特首董建華的紙牌頭像。(美國之音/湯惠芸)

朱迅說:因為他們要想盡一切諷刺時弊的造型,當時長洲的太平清醮就有一個解放軍的裝扮,有彭定康The Last Governor(末代港督)的裝扮,有捧著《基本法》的小妹妹,亦都有一些駕船或者中華白海豚的造型,所以是充滿著97回歸那種意象,即是充滿一個想像的活動來的,所以我覺得是很好看的。

堅持25年的攝影計劃找到屬於香港的價值

至於為何有關香港主權移交的攝影計劃,堅持25年都沒有放棄﹖朱迅強調,不堅持是做不到的,他在拍攝的計劃以及過程中,找到很多屬於他自己以及香港的價值,從中亦對香港的歷史有更深入的認識。

朱迅說:其實在拍攝的計劃以及過程,你會找到很多東西的,你會找到你自己的價值、香港的價值,你會更熟悉香港一些歷史,或者聽到很多香港人的故事,即是在當中你會有得著,即是不只是純粹我去拍下它這樣就算,其實不是的,其實你投資了這麼多時間、”心機(血)”,其實你需要communication(溝通)、你需要去research(做資料搜集),很多事情的,你所得的可能是影像、故事、歷史的一些東西。

1997年主權移交前的渡輪上,攝影師朱迅拍攝到善信們向天向海撤冥紙,是否祈求神明保佑香港?(美國之音/湯惠芸)
1997年主權移交前的渡輪上,攝影師朱迅拍攝到善信們向天向海撤冥紙,是否祈求神明保佑香港?(美國之音/湯惠芸)

訪問當日距離星期五(7月1日)主權移交25周年紀念日,只有倒數兩星期左右,但是社會上的氣氛相當冷淡,朱迅這個《HK1997》攝影展是民間極少數的同類展覽活動,有可能是唯一一個,官方的慶祝及展覽活動也不多,朱迅對這個現象都感到相當奇怪,估計可能與疫情及移民潮有關。

朱迅說:我都”唔知點解”(不知道為甚麼),我覺得大家是不是已經再”無哂心機”(沒有心情)呢﹖或者一來疫情吧,有一群人可能要移民、或者怎樣,經濟不景有些人沒有工作,即是很多原因,令到大家可能沒甚麼心情,暫時都是見到一些官方活動,而官方活動都好像不是太高調,所以媒體其實應該做,但又好像不是太足(夠),即是這個訊息不夠廣泛,我覺得香港人、即是每一個香港人是時候去自己看一看,即是50年不變的一半,其實真的要去檢討。

1997年7月1日零晨,主權移交1小時,攝影師朱迅在往中環酒吧區蘭桂坊的路上,遇上這位外籍女子。(美國之音/湯惠芸)
1997年7月1日零晨,主權移交1小時,攝影師朱迅在往中環酒吧區蘭桂坊的路上,遇上這位外籍女子。(美國之音/湯惠芸)

參觀者掀起舊記憶亦要學習適應變化

與丈夫帶同十多歲女兒參觀展覽,化名陳太太的市民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她已經年過半百,看到這些照片掀起一些回憶,也希望讓97年後出生的女兒,有機會認識1997年的香港。

陳太太表示,香港主權移交25年一定有很多變化,而變化也是必然的,香港人在變化當中要學習如何適應。

陳太太說:當然一定有變,因為其實一個主權是會影響整個administration (行政機關),變是應該有的,是啊,這樣我們要去學習,在變(化)裡面有些甚麼要去適應吧。

記者問:覺得最需要適應的是甚麼﹖

陳太太說:其實天天都在變,哈哈哈,所以都沒甚麼可以提供到。

有九龍皇帝之稱的曾灶財街頭墨寶1997年仍隨處可見,旁邊是香港政府新聞處的廣告,呼籲市民在限期前申請英國屬土公民(BNO)護照。(美國之音/湯惠芸)
有九龍皇帝之稱的曾灶財街頭墨寶1997年仍隨處可見,旁邊是香港政府新聞處的廣告,呼籲市民在限期前申請英國屬土公民(BNO)護照。(美國之音/湯惠芸)

年青人盼保留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特色

現年24歲從事金融業的李先生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在展覽中看到香港25年前的影像,覺得與現在變化很大,街上已經很少見到英國國旗,可能只有在酒吧才會見到。

李先生又表示,看到有關英女皇以及曾灶財街頭墨寶等歷史照片,認為是香港的文化遺產,希望保留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的特色。

李先生說:我覺得這是一些,即是不是叫做殖民地的東西,我覺得是叫做文化遺產,我是覺得不需要去弄走這些以前的東西,我覺得香港要吸引那些旅客的話,是需要這些中西融合的東西,我是覺得可以保留。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