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旅美華人科學家返回中國處境令人擔憂


2005年3月31日,人們走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園裡。
2005年3月31日,人們走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園裡。
旅美華人科學家返回中國處境令人擔憂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08 0:00

中國教育部一份最新關於留學生的報告顯示,有八成的旅外人才選擇回國發展。而近年美中關係交惡下,更有不少華裔科學家選擇離開美國返回中國。分析人士說,這些呼吸慣了自由民主空氣的華裔科學家隻身回來,除了要適應中國當地的政經環境外,他們既沒團隊也沒設備,很難真正發揮他們的專長與影響力,在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下,甚至可能還要遭受來自中國同事的排擠,處境令人擔憂。

中國教育部在9月20日的發布會上指出,從2013年以來,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有八成的人選擇回國發展。2020年,有意在中國發展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增加33.9%,增幅遠高於2019年的5.3%, 2018年4.3%的同比增幅。

華爾街日報9月24日也報導,有越來越多的華裔科學家和工程師放棄了美國哈佛、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大學的終身職位或是工程師的工作,回到中國。

據亞裔美國學者論壇(Asian American Scholar Forum)的數據,2021年就有1400多名在美國深造的中國科學家放棄頂尖教職或是在大企業的工作,轉而返回中國,該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22%。

許多學者表示,美中日益敵對的政治情勢和種族環境是導致這一趨勢的原因之一。

亞利桑那大學在2021年夏天開展的一項調查發現,因為擔心受到美國政府的監控,每10名華裔科學家中就有4名最近考慮離開美國。

分析人士說,美國過去因為研究環境好,實驗室經費與設備充足,薪資報酬也高,所以很多中國科學家選擇留在美國。但自從2020年起,除了新冠疫情因素導致許多華人受到歧視外,特朗普時代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以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為由逮捕了一些中國學者,令不少中國科學家感到壓力與不安。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曾任職於美國波音公司並於回台灣後參與台灣當時核武研製計劃的賀立維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自改革開放後,需要的人才大增,當時留美返回中國的人才都是自願回國效力,中國政府也給予高度禮遇,包括不錯的待遇,舒服的生活環境與子女的就學安排等。

被迫離開美國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賀立維。(賀立維提供)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賀立維。(賀立維提供)

“可是習近平上台以後就幾乎完全變了調,尤其中美關係搞得緊張以後,就已經不是自願回國了,而是被迫回去的。”賀立維說。

他表示,除此之外,中國政府現在也不管是海歸派還是本土派,只要一道命令下去,說不准出門就不准出門,有人想去實驗室就回不了家,“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賀立維並表示,在美國工作,公司一定會與僱員簽立保密協議,如果是華裔身份進到美國國防相關的民間單位要求的更嚴格,公司會調整他們的職務,不讓他們觸碰到最先進的技術,因為怕他們會竊取國防資料與科技機密等。這些人時不時就被當成“間諜”看待,遭受同事異樣眼光。他們在不被信任的環境下工作起來也很不舒服,在這種半自願、半被強迫的情況下,有些人甚至綠卡只申請到一半就離開。

賀立維說,如果把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比喻成一座人才金字塔,具有國際知名度、享有終身教職的人是金字塔頂端,屬於少數。

全球著名的數學泰斗丘成桐可以說是金字塔頂端的代表,他在今年4月宣布放棄自哈佛大學退休、在美國50年的生活,返回中國,全職受聘為北京清華大學講座教授。他不久前在南京舉行的第九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得到美國、歐洲的幫忙,培養了一大批一流學者,但是這幾年來在美國的帶領下,歐洲跟美國在多方面共同抵制中國,包括對中國學者和學生進行製裁,還有很多華人學者被美國無理誣告,“以後的路要靠我們自己”。

賀立維表示,除了金字塔頂端的科學家頂著高國際知名度的光環回到中國,或許仍能享有高級禮遇外,去年返回中國的千餘名科學家中,其實絕大多數都是金字塔底層的人,是頂端人數的數十倍。他說,這些被美國政府“趕”回中國的人,回到中國等於是高不成低不就,有些甚至還會遭到中國同事的排擠,因為他們害怕工作被這些海歸派搶走,尤其中國有一些工作是屬於政治任命,所以這些從美國回來的科學家也不一定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這些人的事業前途令人堪憂。

回國的挑戰

他說,以他過去在波音公司和柏克萊大學任教的經驗,單打獨鬥、一個人回去中國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高科技研發一定需要一個團隊,還要有良好的設備與軟體等,才能發揮強大的效益。

賀立維還說,在美國離開任何一個單位都必須要走的非常乾淨,連一個紙片都不能帶走,而且被告知離開有時才一天的時間而已,常常是上午在桌上看到了一張被告知的紙條通知離開,當天下班時間過後就不准進入辦公室,原本的電腦、通行證都斷了線,連公司大門都進不去了,國防相關單位更是如此。

賀立維表示:“那這些人他隻身回到大陸去,他手邊什麼都沒有,一個紙片都沒有,他如何發揮他的專長?還有什麼位置可以給他?一個蘿蔔一個洞,你沒有合適的位置給他,再加上他呼吸過自由民主的空氣回到中國去(可能會有不適應的問題),所以我真的是非常為他們擔心,在中國要怎么生存。”

美國休士頓大學城中校區東亞政治系副教授李堅強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1999年,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文和因為涉嫌向中國或台灣洩露核機密而被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解僱並被逮捕入獄,歷時一年半後最終因證據不足而不了了之。那段時間,他就發現自己所處的美國大學裡突然間出現了好幾位華裔教授,後來才得知他們都是從比較敏感的美國武器研發與導彈相關的研究所過來的,因為他們已經無法在那些單位待下去了,因為他們永遠也無法跟人說清楚、也無法替自己辯駁他們忠誠於美國,所以他們寧願離開原職,改到大學裡任教。

美國休士頓大學城中校區東亞政治系副教授李堅強。(李堅強提供)
美國休士頓大學城中校區東亞政治系副教授李堅強。(李堅強提供)

李堅強表示,如今,美中交惡,“抗中”也成為美國政治人物的選戰提款機,激化了社會上對於華裔人士的不信任。尤其美國的“中國行動計劃”推出後,對許多在美國大學裡面從事生化、半導體工程、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尖端科技領域的科學家產生了一種壓力,即使該名科學家沒有在中國大陸兼職,“但總覺得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

李堅強並以自身的經驗指出,即使自己屬於人文領域也同樣會有一些顧慮,有時他接受媒體採訪發表他對南海問題、兩岸關係的看法時,如果跟美國主流意見不一致,他也會有所擔心。

他說:“我們會擔心是不是我跟你的看法不同,你會覺得我這樣對美國不忠誠,因為即使美國白人在有些問題上也跟美國政府不一樣,但是他不會成為懷疑的對象,(美國政府)不會對他的忠誠度打上問號,但我們會啊!”

美國的損失

分析人士說,華裔科學家返回中國代表人才流出美國,對美國也不是好事,恐會影響美國自身的科研能量;中國留學生的減少也代表美國對中國未來的影響力正在減弱,因為不要小看中國過去四十年來官派留美的146萬名留學生,他們回到中國後,對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間團體,其實都有非常大的正面影響。

李堅強認為美國的損失來自兩方面:“一方面就是它保持它的先進性,保持它的科研、創新方面的前沿地位還是會受影響的,這是第一。另外,對中國的未來影響力也會減少。所以說關門是最不好的,一定要開門。”

李堅強還說,撇除美中關係交惡的因素,中國現在對於海外學者的吸引力,已經遠遠勝過30年前。他說,中國的整體科研環境普遍提升許多,生活環境大幅提升了,具重大科研成就的教授工資也跟美國非常接近,甚至更多,而且對海外中國人來說,美國是他的“領養家庭”,中國是他的“血親家庭”,所以在為美國做出貢獻之餘,為中國做出貢獻也值得肯定。因此,他說,在他任教的大學裡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從前返回中國的人數是“鳳毛麟角”,現在則是“成批”地回去。

不過,也並非海外的中國科學家或中國留學生全部都想回到中國。中國閩南師範大學助理教授李景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就說,中國的大學含研究生教育十分呆板,都在強調馬克思主義思想,很難培養出創新人才,所以,中國最優秀的學生還是會到國外學習最新的東西,那些東西也只有在國外才學得到,而有些人回國其實是因為“自己不太行”。

他說,中國在招募人才方面,為了“達標”也有很多是來“湊數”的,所以水準參差不齊,但普遍來說,仍有重理工、輕人文現象,而且除了實用價值外,更重要的是樹立樣板,比如中國政府就很喜歡宣揚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故事,藉此希望能有更多的頂尖科學家放棄美國、返回中國,替中國效力。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