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馬雲再中箭,中國科技巨頭能夠走多遠?


中國浙江杭州螞蟻集團總部 (資料圖片)
中國浙江杭州螞蟻集團總部 (資料圖片)
馬雲再中箭,中國科技巨頭能夠走多遠?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55 0:00


中國人民銀行週四(12月24日)發佈公告稱,其與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四大監管機構“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中國整改科技巨頭再出重手

另外,市場監管總局也在同一日公告,已“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對此,螞蟻透過微信公眾號回應:已收到約談通知,“將認真學習和嚴格遵從監管部門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好相關工作的落實。”而阿里巴巴也回應表示: “將積極配合監管機構的調查。”

不過,兩大利空消息一出,阿里系股價馬上應聲下跌。其中,母公司阿里巴巴週四在港股早盤以重挫8%作收,創五個月來新低,而同在港股掛牌的阿里健康收盤也重挫近11%,這是港股在耶誕假期收市前的最後交易時段。

自從11月初,螞蟻集團號稱史上募資金額最高、近350億美元的上市案被臨時叫停後,中國對平台經濟的整改一波接著一波,其中無不劍指阿里巴巴集團的旗下事業。而創辦人馬雲一再中箭,其事業版圖之前景也因此蒙上極大陰影。

安撫當局 馬雲曾奉上螞蟻持股

對此,部分觀察人士分析,對照《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稱,馬雲早在11月2日的監管會議中就主動提出,願意將螞蟻集團之部分持股奉獻給中央政府的傳聞來看,未來螞蟻恐難逃被中國共產黨收編的命運。

他們說,中國這一系列緊掐互聯網民企的整改,雖有整頓市場亂象的用意,但也恐讓國企後續得以趁機取得包括螞蟻等科技巨頭的股權,遂行中共所謂的“國進民退”政策或是“紅色資本主義”。而中共緊縮對科技巨頭的管控除了有內部的維穩因素,也有外部的地緣政治考量。

香港智易東方證卷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藺常念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如果《華爾街日報》的內幕報導屬實,這代表馬雲認知到自己10月底在上海外灘金融高峰會上的一席話已經得罪當局,必須有所彌補。

馬雲當時重批中國銀行界對貸款要抵押的“當舖思維”,並狂言“中國金融沒有系統,也沒有系統性風險”。他還批評巴塞爾協議是過時的“老人具樂部”所製定風險標準。

藺常念說:“馬雲也知道,他講話講得太大了,他已經得罪共產黨的人,他想安撫共產黨嘛!這個沒有辦法啦!中國的製度就是天大、地大,沒有共產黨大嘛!”

不過,以結果論,馬雲此番服軟的話並未成功挽救螞蟻集團的上市案。而《華爾街日報》也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國政府沒有打算接受馬雲的提議。

螞蟻面臨收歸國有的命運?

然而,以中國政府一波波的嚴管措施,以及對螞蟻和阿里巴巴最新的升級審查來看,藺常念研判,未來螞蟻部分“收歸國有”的可能性很高。

而“紅色資本主義”(Red Capitalism)一書的共同作者傅立澤·霍伊(Fraser Howie)也認為,政治嗅覺敏銳的馬雲願意拱手釋出螞蟻的經營權,再次凸顯出中國一黨獨大的極權本質。

霍伊向美國之音表示:“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眼中,黨才是核心,才是最重要的一切,就這麼簡單。所以,民營企業即使為私人所擁有,最終還是受國家和共產黨管控。如果中共想要接管、也決定接管,企業就會被接管。民營企業家是沒有能力抵抗的,尤其無法(像美國一樣)可以透過獨立的法院系統來反擊(政府),只可能透過黨內派系或其政治盟友的私下角力,來達成協議。”

不過,霍伊說,中共不會像黑手黨一樣,明目張膽強奪民間財產。

他研判,中國政府可能透過股權結構來強化對螞蟻的控制,例如,透過中央匯金投資公司向螞蟻注入資金,或者收購螞蟻發行的新股、甚至買入現有股東的持股,一方面解決螞蟻因法規所面臨的資本缺口問題,一方面取得螞蟻的持股和董事會席次,進一步主導螞蟻的實質經營。

他說:“這就是我們這些年寫到的'紅色資本主義'和'私有化的中國'。中國透過董事會持股的法律結構等方式來國有化民企,並利用此一結構來控制民企。 ”

有“金融國資委”之稱的中央匯金投資公司是中國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也是中國所有國企商業銀行的股東,代表中國政府行使對這些重點金融企業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

霍伊表示,只要國家入股,螞蟻未來就可能成為如其他國企商銀一樣的金融公用事業,價格僵化、也恐不具競爭力。

他認為,中國叫停螞蟻上市案與馬雲在上海外灘金融高峰會的狂妄發言關聯不大。但如馬雲之精明的經營者和經手上市案的投資銀行竟未察覺到中國監管環境之變化,實讓他大感意外。

中共加速“國進民退”

在中共加速“國進民退”步伐的前提下,藺常念也對馬雲之事業版圖的前景持悲觀看法。他說,一旦國企入股這些互聯網民企,未來一切就會以黨的利益為圭臬,中國科技股的創新精神和投資價值將不再,因為他說,“國企一來就會(把螞蟻)搞得一塌糊塗囉”!

受限於新的監管措施,藺常念說,螞蟻未來不僅無法再仲介貸款、賺取5%左右的佣金,其放貸的槓桿率也可能由現行的20倍大幅下降到只有5倍。因此,未來即使螞蟻還有機會再上市,其原本約3,100億美元的總市值也可能被腰斬到只有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水位。

長期關注中國局勢的霍伊也同意,監管收緊後,螞蟻未來再上市後的總市值可能大幅降低到只有1,000億美元的水準,因此,他說,這可能也是為什麼監管單位早在11月初要叫停螞蟻上市案的原因之一,因為監管單位很清楚,如果允許螞蟻如期火熱上市,隨後推出的監管措施可能就會讓螞蟻的市值大幅腰斬,將嚴重衝擊到金融市場的穩定。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和央行即將立法施行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未來個人網貸不能超過30萬人民幣(4.6萬美元),或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對企業法人或組織的貸款也不能超過100萬人民幣。

而經營網貸公司的一次性實繳的註冊資本不得低於人民幣10億元,若跨省經營,則最低資本額將提高至人民幣50億元。另外,在單筆聯合貸款中,辦法也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這都顯示,未來網絡小貸的額度、出資額和槓桿率都將受到嚴格的規範和限制。

包括霍伊和藺常念在內的許多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整頓平台經濟這些年來因競爭所衍生的亂像有其必要性,只是他們擔憂,政府的監管力度過強,可能扼殺了此一行業的創新和未來的成長力道。

平台經濟整改發威

中國政府對平台經濟的整改本週起尤其頻頻發威,且看到明顯的效應。

市場監管總局週二晚(12月22日)對社區團購平台祭出“九個不得”之禁令,其中第一條規定: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另外,除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等商品外,也嚴禁以排擠競爭對手或獨占市場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

禁令一出,包括美團和拼多多等多個社區團購平台都迅速做出反應,緊急整改,雖然少數商品據報載仍一度有低價傾銷之嫌。

而螞蟻用戶近期也傳出多人遭降低消費額度至3,000元人民幣以下。經螞蟻週三(12月23日)證實:其旗下的網貸平台花唄“正在調整部分年輕用戶的消費額度,以倡導更理性的消費習慣”。

分析人士表示,中共緊縮對科技巨頭的管控除了有市場穩定的內部因素,也有外部的地緣政治考量。

創新未來中心(Center for Innovating the Future)聯合創辦人阿比舒爾·普拉卡什(Abishur Prakash)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他認為,中共之所以叫停螞蟻上市案、甚至近期升級對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大型科技公司的審查,其最主要的考量並非內部因素,而是外部地緣政治因素。

他說:“我認為,真正的原因是中國找到機會可以強化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管控。中國正在以整改為脅迫,來取得對民營科技巨頭的控制。這最主要是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因為中國需要這些大型科技公司來作為其(未來)外交政策的工具。”

普拉卡什分析,歐美等西方國家之所以加強監管,大多因為科技公司近年大幅成長,規模越來越驚人,且伴隨著躍升的技術水準也讓科技公司得以扮演社會各階層“守門人(gatekeeper )”的角色,甚至主宰個人的生活選擇,因此,逼使政府必須採取行動,維持市場秩序,也避免這些公司“大到不能管”。

但他說,中國的算計顯然不同。

他解釋,中國政府對境內科技公司的發展或多或少都在其管控下,不管是透過直接注資、還是公共政策在輔導其發展,並加以監管。

中國的地緣政治風險

在此前提下,為什麼中國突然要緊縮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呢?普拉卡什說,催化劑其實來自螞蟻火紅的上市案,但中國不是因為怕螞蟻上市後大到無法管,而是看到螞蟻等中國科技公司雄厚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普拉卡什說,中國透過整改將手伸進大型科技公司,目的是為了遂行其日後之地緣政治版圖的向外擴張。

他舉例,阿里巴巴今年1月向馬來西亞出口了一項人工智能服務“馬來西亞城市大腦(Malaysia city brain)”,利用雲端計算能力,可以解決城市交通的擁擠問題,也可進一步蛻變為智慧城市。

他說,中國的盤算是,如果能進一步掌控這些大型民營科技公司,政府就可以將類似阿里巴巴城市大腦之類的出口服務或商品作為其向外擴展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工具。操作手法猶如美國的乾淨網絡行動(Clean Network Initiative),他說,這將是一種新型的外交宣言(foreign policy manifesto),中國若能有效控制這些科技公司,就能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將這些公司的商品、服務和生態圈之建立引導到符合其地緣政治利益的方向或區域發展,擴大中國在全球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此外,普拉卡什所屬的創新未來中心也預測,2021年全球科技圈將面臨十大地緣政治的風險(geopolitics of tech risks),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利用與科技公司的衝突來遂行其地緣政治目的將是明年的風險之一。

其他九大風險還包括:一、科技戰(tech wars),主要來自中美在半導體晶片上的爭戰。二、5G聯盟(5G Coalition),亦即,針對5G技術,除了部分國家開始圍堵中國外,其他各國亦可以被迫開始在中美等主要大國間選邊站。此外,三、在中國開始自行發展區塊鏈服務網絡(blockchain service network)後,同樣也面臨的來自美國、日本和印度的排擠,此一發展趨勢也可能導致各國未來必須選邊站,而形成的另一種斷層(blocked world)等之科技風險。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