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黎智英國安案辯方開始盤問“從犯證人”張劍虹 評論憂國安法引起社會互不信任


軍裝警員牽著警犬監察進入西九龍裁判法院大樓,旁聽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國安案的市民。(美國之音湯惠芸)
軍裝警員牽著警犬監察進入西九龍裁判法院大樓,旁聽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國安案的市民。(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公司,被控《港區國安法》下“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名,星期一展開第18日審訊,代表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開始盤問控方“從犯證人”、前《蘋果日報》社長張劍虹。有旁聽市民表示,張劍虹早前接受控方盤問的時候對答暢順,質疑可能是“背誦台詞”,而接受辯方盤問時很多問題都迴避。有時事評論員憂慮,國安法的審訊可能引起文革式的互相揭發,質疑政府帶頭造成社會互不信任,與社會走向復常的方向背道而馳。

現年76歲的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星期一(1月29日)展開第18日審訊。黎智英今日身穿啡色毛領皮褸、白裇衫和淺綠色毛衣出庭應訊,他看來精神飽滿,進入犯人欄後立即與法律團隊商議,又面帶笑容向坐在旁聽席的女兒互送飛吻。

法庭內外警方戒備森嚴

案件由3名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李素蘭及李運騰審理,不設陪審團。由於星期一是黎智英一方第一日開始盤問控方“從犯證人”、早前認罪並且已經接受控方盤問的前《蘋果日報》社長張劍虹,在暫代高等法院的西九龍裁判法院大樓外,輪候旁聽席的市民有所增加,而且早上天氣相當寒冷,法院提早15分鐘在早上8點15分左右,讓輪候旁聽席的市民,進入法院大樓的等候區排隊。

黎智英國安案第18日審訊 西九龍裁判法院內外戒備森嚴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2:06 0:00

已經還柙超過3年以及超過兩年半的黎智英及張劍虹,由囚車押送到法院大樓,警方的安排有所改變,沒有出動裝甲車,而且押後兩人到法庭的時間,由之前的早上7點半左右,押後至9點及9點半。不過仍然有多名荷槍實彈的反恐特勤隊警員,在囚車到達法庭時戒備,法庭內外估計有數以百計的軍裝及便衣警員駐守。

頭髮花白的張劍虹戴上黑色膠框眼鏡,身穿深藍色羽絨外套,他由職員通道進入法庭的證人席,期間一直沒有望向犯人欄,而坐在犯人欄的黎智英,全程看著張劍虹走進證人席,兩人完全沒有眼神接觸。

辯方指張劍虹可向黎智英“說不”

早前張劍虹接受控方盤問時多次強調,黎智英主導《蘋果日報》的編採方向,代表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提問表示,《蘋果日報》多名高層與黎智英追求民主的價值觀,以及堅持新聞自由的編採方向一致,毋須黎智英親自下達編採指示,作為管理層的張劍虹亦可以“向老闆說不”。

張劍虹表示,不同意有關說法,認為“黎先生的編採政策,他吩咐我們做,我們沒得選擇”。

辯方表示,《蘋果日報》一直以來都採取鮮明的政治立場,每年六四維園燭光悼念晚會,以及七一遊行都會以頭版大篇幅報道,呼籲市民上街發聲爭取民主自由,並非如張劍虹早前作控所說,2014年佔中之後《蘋果日報》編採方針才有重大轉變。

張劍虹表示,不同意辯方說法,他表示當時作為《蘋果日報》總編輯,感受到不只是報紙登一頁叫市民去上街,爭取普選,而是為時整整半年的一個“campaign”(活動)。而該“campaign”是由黎智英去策動,包括宣傳2014年的6-22公投以及錄製《問誰未發聲》。

張劍虹稱黎智英多次退休又”出山”

對於早前張劍虹控稱,黎智英透過“飯盒會”下達編採指示,辯方質疑不是每次“飯盒會”都與新聞部門有關。張劍虹同意有關說法表示,由於不同部門會輪流參與“飯盒會”,因此“飯盒會”並非大部分都討論都與《蘋果日報》報章以及電子版有關的議題。

辯方又表示,黎智英在2014年至2018年甚少參與《蘋果日報》的編採事務,打算退休,後來因為《蘋果日報》虧損才於2018年“出山”。

張劍虹回應表示,黎智英“退過好多次休喇”,但他不記得黎智英為何積極處理《蘋果日報》業務,他又憶述黎智英一度打算賣出《壹週刊》但不成事,當時《蘋果日報》確實出現員工士氣低落的情況,擔憂是否賣完《壹週刊》就會賣《蘋果日報》呢?辯方未完成盤問,案件星期二(1月30日)續審。

市民指張劍虹疑推卸責給黎智英

第3次到法庭旁聽黎智英國安案,已經退休的香港市民阿森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張劍虹早前接受控方盤問的時候對答暢順,質疑可能是“背好(背誦)台詞”,而接受辯方盤問時很多問題都迴避,認為張劍虹可能想將一切責任推卸給黎智英。

阿森說:“很多問題都迴避(作答),我覺得他(張劍虹)是想擺黎智英在一個‘皇帝’的(假像),即是高高在上,他是完全‘沒有’那樣、完全是一個傀儡那樣;即是我覺得如果這樣作為一個總編輯,或者是做整個(壹傳媒)集團的CEO(行政總裁)的時候,我覺得‘嘥氣啦’(沒話可說了),可能對比下他之前(接受控方盤問)的態度,他真的是一個存心是一個控方的‘馬前卒’,去‘質死’(誣告)黎智英。”

旁聽人士指不同意黎智英取態可即時辭職

香港市民馬先生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他已經多次到法庭旁聽黎智英國安案,對於多名前《蘋果日報》高層轉為控方“從犯證人”感到相當失望,他認為當時各人都是同意黎智英追求民主自由的取態,他們雖然是受薪的僱員,如果不同意黎智英當時的取態可以即時辭職。

馬先生說:“尤其是《蘋果日報》的(3名)前高層(轉為控方‘從犯證人’),(我)是相當相當失望的,因為某程度他們當時大家是去同意去做這一件事,雖然你說是受薪(僱員)而已,如果你不同意可以辭職或者等等,而且大家當時是在講爭取民主、爭取自由,我不覺得是一些任何犯法的東西,他們只不過是在做一些很光榮、很偉大的事情,只不過現在的社會很黑暗,即是例如好像南非曼德拉時期(爭取廢除種族隔離政策)那樣,諸如此類。”

評論員憂國安法下社會彌漫不信任氛圍

時事評論員譚美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他憂慮國安法的審訊可能引起文革式的互相揭發,以這次黎智英國安案為例,黎智英跟案中3名已認罪,並轉為控方“從犯證人”的《蘋果日報》前高層張劍虹、陳沛敏及楊清奇,原本合作無間,但因為國安法減刑因素之一要揭發他人罪行,結果出現前下屬指證老闆的情況,質疑政府帶頭造成社會互不信任,與社會走向復常的方向背道而馳。

譚美德說:“其實你照計(算)那個數(字),在國安法底下正如政府所講,即是被捕的人士都不是(太)多,但是為甚麼搞到現在這樣呢﹖為甚麼搞到我們(香港)的經濟差到這樣呢﹖就是因為它(國安法)的影響往往大過(拘捕)的(數)量,而這件事情我看不到政府的評估上面見到這些相關情況,所以你問我自己個人的話,我看一件事情就是說,並不只是‘篤唔篤灰’(是否揭發別人)、‘坦白從寬’、諸如此類那些的行為,而是我會見到一件事情就是,是政府在帶頭令到整個香港大家市民之間互相不信任,但是同一時間它(政府)在說我們要重建社會、大家要有關愛,好像很奇怪地到底它講的那樣跟做的那樣,是完全不配合。”

論壇

XS
SM
MD
LG